之二十三 詭轉(求月票求訂閱)(1 / 3)

陸炳問李彥直何事憂心,李彥直將內閣勒令出兵一事告訴了陸炳,又說:“當前京師實無一戰之力!貿然進擊,決計無法建功,隻會惹禍!小婿上次取勝實屬僥幸,這次出城,隻怕就沒那麼好的運氣了!”

陸炳消息靈通,自然也知北京空虛,聽了李彥直的話後問:“那照你說該怎麼辦?”

“拖!”李彥直說道:“拖到勤王之師大聚,那時就不怕俺答了。”說到這裏李彥直不自覺地朝東南一望。

陸炳說道:“既然應該拖,那你就拖啊!”

李彥直歎道:“可是如今內閣勒令出城破敵,最難的是聖旨上下了死命令——隻許進攻,不許和談!當前是宜以兵威促使和談,以和談拖延時間,等到局勢有利於我們再尋求一戰,可這道聖旨卻是亂指揮,委實叫人進退兩難!”

陸炳且笑且罵,道:“我說女婿,你怎麼有些時候精明似鬼,有些時候卻像少了根腦筋?內閣讓你出城,你就出城啊,出城之後,你就是軍中大將,到時候是該破敵,還是該怎麼著,不就都由得你了麼?”

李彥直一怔,陸炳又說:“俺答到過大同的事情,京師別人不知,你我還是知道的,當時仇鸞是怎麼對付俺答的來著?嘿嘿,你就依樣葫蘆,不就行了?兵是由你帶,話就由你說!內閣既有能幫你說話的人,那隻要你做的事能讓內閣的人自圓其說,讓陛下高興就行了!至於你到底是在打還是在談,嘿嘿——陛下號稱天子,其實也是個人,又沒千裏眼,紫禁城外到底發生了什麼,你以為陛下真能一清二楚麼?還不都靠我們這些人的嘴?”

李彥直給陸炳這一提醒,幡然大悟,連道:“看我糊塗的!看我糊塗的!”他思維一轉,原先覺得絕無可能的事便多出許多可能性來!

按照徐階、李彥直既定的戰略,當下敵眾我寡,暫時來說宜和談不宜攻戰,但嘉靖定下的大方略卻是要攻不要守、許戰不許和,徐階李彥直要拖,嘉靖卻急著要見事功,兩者南轅北轍,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徐階李彥直困於心中既有的戰略思維,一時都扭不過來,尤其李彥直,他為官時的理念與為將時理念截然分開,為官時已能自覺地運用八麵玲瓏的手段,等到為將時便還是不自覺地恪守遵稟上命的武德。陸炳卻沒這障礙,他不從政局兵法著手,而是一開始就以官場潛規則來考慮事情。

要說中國官場的潛規則,那可真有變黑為白、顛倒乾坤之功,其種種妙處一言難盡,然其基礎原理有二,第一個叫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第二個叫說一套做一套。這兩句話三歲小孩都懂,但有條件使用和能用好的人卻不多。陸炳提醒李彥直的便是此道!

這時李彥直被陸炳點破關竅之後再以官術重新規劃整個戰局,心中便豁然開朗,再回到大營便不再憂心暗藏,而全是一副顯勝券在握的氣勢,戚繼光諸將見他胸有成竹,無不驚奇,或來問:“督軍莫非已有破敵之計?”

李彥直笑道:“自然!”諸將便問何計,李彥直笑道:“你們但跟著我走便是!無需多問!”

諸將不測深淺,然李彥直有一場大捷在前麵打底,近日又得官方為他大肆宣傳,已有知兵善戰之稱,所以諸將對他就都有了信心。

看看部隊部署已定,李彥直便命拔營出城。出城之前,有司又增益之以三千義軍。兵部也加以照顧,馬匹從優配給,因此此軍共有戰馬四千匹,算是難得。

在這將近三萬人的部隊之中,李彥直自己確信可以作戰的仍是那五百精銳,在安定門一戰中又有數百人脫穎而出,李彥直便取出兵甲加以武裝,湊足千人之數,出城前又到陸炳處借了錦衣衛的衣飾、旗幟、儀仗,去了犯忌的皇家徽號,把另外的兩千多兵將濃妝淡抹地打扮了起來,因此光看這三千人的隊伍,那真是鮮衣怒馬,氣勢不凡!

他以這三千人排布在顯眼位置,其他兩萬多人馬都排在後方,三萬大軍浩浩蕩蕩出城,緩緩逼向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