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俺答雖途中被李彥直施展詭計拖住了一會,但這時還是撲到了北京城下,諸門告急,丁汝夔早已是焦頭爛額,就連嘉靖也後悔了!在大危大亂之際,丁汝夔猛聽東便門駐有一支仇鸞的大軍且已取得大捷,這時哪裏還顧慮得那許多?忙發令調他們進駐朝陽門,因聽說他們軍馬眾多,有數萬之眾,便又命他們兼守西直門。命令發下之後,才忽然想起這支軍隊剛打了勝仗,要給他們請功的,卻還不知道他們是哪衛哪部的人馬,一問番號,王直等報上來說是受仇大將軍征調的地方義軍,丁汝夔一愕,隨口道:“義軍也這麼能打?嘿,可比京軍還強啊!”
但明代中晚期以後就是這怪現象:大明的正規軍往往比不上私兵!這種形勢幾乎持續到整個王朝覆滅也未扭轉!
丁汝夔在京城,仇鸞在通州,所以兵部的命令傳得比仇鸞快,等仇鸞的人趕到時,王直等已在朝陽門駐紮完畢了!徐惟學拿著兩道命令問聽誰的,王直冷笑道:“那還用說!當然是聽兵部的啦!”
這邊王直洋洋得意,指揮手下在朝陽門、西直門架設佛郎機炮,那邊俺答本來勢如破竹,待聽說在東便門遇到了強烈抵抗,心中又生了一塊疙瘩,就在這時下屬來報,說有那支李字大旗的軍隊又從側麵貼過來了,追著我軍主力的西翼,貼得甚緊,似乎隨時都要開戰,但又總保持一定的距離!這幾日李彥直一直這麼幹,和蒙古主力不即不離,所以俺答一問旗號,便又惱又恨又忌憚:“又是那姓李的!”
要先解決掉李彥直嘛,這部人馬卻十分狡猾,行軍又靈動,總是和蒙古軍的主力保持一定的距離,威懾著蒙古人又不真正交戰,俺答要派人窮追猛打又怕遭到伏擊,要全軍盡起分部圍攻卻又違反之前先攻北京的既定策略!李彥直是本地作戰,俺答是深入敵方京畿,若是追著這支軍隊滿華北平原跑,就算最後讓他追上蒙古騎士的氣勢也都消耗光了!對常年在馬背上混的俺答來說,這種敵進我退的戰法最熟悉不過了!他知道李彥直是在拖!
“不理他了!先攻北京!等見到了朱家皇帝,我看這姓李的還有什麼把戲!”
但就在這時,西北的後方又有飛騎來報,說明將李哲的部將戚繼光取了古北口,聯係到之前李彥直已取白羊口,俺答聽到這個消息不免大吃一驚:“他們堵住我們的歸路,是要幹什麼!”
這時他們馬上就聯想到了商大節的潰敗——那場勝利來得太過容易,因為那支軍隊實在太不成樣子了,就憑那點戰鬥力也能來攻打自己?
“難道那根本就不是明軍的主力?那根本就是個幌子?”
俺答這時已從那場戰鬥的俘虜中得到了情報,知道上次明軍來攻一共有三路,中路商大節是個文官,而左右兩路裏,左路李彥直是俺答所忌憚的,右路的仇鸞也是個武將世家出身,在大同時俺答和仇鸞間接打過交道,可也沒有開戰,那時他對這姓仇的頗為鄙夷,這時戰況撲簌迷離,他便覺得摸不透對方的深淺了!
“難道這北京城根本就是一個套?”
俺答腦中呈現出這樣一幅圖畫:明廷先趕一批垃圾軍隊讓自己吃掉,讓蒙古人輕敵,卻讓能打硬仗的仇鸞部屬京城的城防,堅壁待戰,又派狡猾淩厲的李哲部迂回抄掠出塞要道,堵住他們的歸路,來個關門打狗,等蒙古人在這座千古名城下麵進退不得,士氣耗盡,這才內外夾擊,將蒙古人盡殲於北京城下!
想到這裏,俺答忍不住沁出一背脊的冷汗!要真是這樣,那就太可怕,太可怕了!
那麼,己方是否要趁對方陣腳未穩,馬上奪關逃出塞外呢?可這樣未免顯得太懦,而且此次入關的戰略目的——求馬市封貢也都還沒到手,劫掠京師近畿又因為李彥直的中途打斷而沒搶夠,若是這樣回去,不僅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而且回到草原上論起此次南下得失,他的汗位隻怕會動搖!
進兵?還是退兵?
一日之前還占盡上風的俺答,頃刻間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而這時候的李彥直也是心懷惴惴,就他而言,將手頭這點兵力運用到讓俺答產生敗北危機感的地步,已是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接下來俺答會如何選擇就得看運氣了。在這一刻李彥直暫時還沒有把王直計算進來,因為東海眾已經進駐內九城的消息還有半日才能到達他軍中!(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