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亂後(求月票)(2 / 3)

徐惟學歎道:“留得性命在,以後再報仇!”

群盜這才將剩下的大部分金銀財寶拿出來,堆在海滄舟上一船船地運過去。當然許多人還是藏著掖著,收起了一部分,張嶽雖然猜到一二,卻也就不為已甚了。

根據協議,王直等交錢的同時也退出大沽,到大沽口南邊的海麵交接船隻。張嶽則順手接掌了大沽。

群盜上船以後,膽氣一壯,略加整束,就要反攻,卻遙見有兩萬多步騎迤邐開至,在大沽周圍列隊安營,又有江船順流而下,運了火炮等進入沽口!

王直、徐惟學等望見,自知難以取勝,隻好黯然撤退,他們北上時兵力高達五萬七千多人,大小船隻五百七十二艘。這時回去,卻隻剩下不到三萬人,大小船隻僅餘二百來艘,徽碧落由於張嶽要價太高,王直也狠不下心來買。回想北上時的雄心勃勃,再看看眼前的慘淡局麵,真不知此次來為的是什麼!這一肚子的氣,便都發在了嘉靖、嚴嵩兩人身上去了。

毛海峰便建議把這皇帝浸死了泄憤,但王直卻還是下不了手。

此時群盜人心惶惶,更不敢在渤海停留,就要趁著風向轉南回老巢去。他們隻盼著早日回到老家,直接就要開出渤海,經東海回浙江區,卻不知這種心理亦被人算計到了,這兩百來艘船裏有將近三分之一是做過手腳的,頭兩日還不怎麼樣,但若到了東海黑水洋上,風浪一激,這些做過手腳的船都得沉沒!且因在航程中途,無法停船修補,相對於人數來說這支船隊的船隻數量又比較緊張,一船出事,鄰船難救,此為必殺之毒計!

若再經此一難,王直不僅實力大損,而且聲望勢必大跌,那時就算讓他回到了東海,在戰力上亦難以攻破澎湖、大員了,就算他還能統領東海,也必是一個弱勢領袖,在短時期內難以對李彥直的整個戰略布局產生根本性威脅了。

按下王直、徐惟學東歸不表,卻說張嶽放走了王直,對北京卻報說“賊人擁禦輦入海,將兵恐怕誤傷聖駕,不敢攔截”雲雲。

這時李彥直已收複了北京,擁監國裕王進了城,穩定了京畿的局麵。徐階做過翰林院的掌院學士,手底下有一大幫的進士門生,他又做過地方官吏,又做過京城大員,大明帝國上上下下裏裏外外什麼門道他都懂!嚴嵩還在的時候,他就已是內閣的第二號實力派,這時去了嚴嵩,天子不在,監國弱小,掌兵大將又是他的學生,這等威風當真是空前未有!一句話出口,士林萬聲響應。

也幸虧王直對京城的士紳沒有大肆屠殺,徐階進城之後,隻一句話放出去,所有衙門便都重新上了軌道運作起來,各省督撫聽到消息,紛紛附表以示忠誠。士林清流對徐階高呼稱頌,認為他功勳不在於謙之下,嚴黨則鼠竄其門,那是見到嚴嵩不妙而要另攀高枝。

徐階以謙遜應對清流,以不變安撫嚴黨,一個人就像有三頭八臂,處處得心應手,北京這個在王直手頭的“廢物”,徐階一來,轉眼之間又成了全世界力量最強大的一部機器!

王直此番入城,呆的時間不長,而且除了最後一天都頗為克製,故京師內城外城,所受破壞不大,隻是皇宮大內被海盜們洗劫一空,太監宮女,人人挨餓。

裕王進宮之後,與生母杜妃抱頭痛哭。徐階以內閣大學士、禮部尚書上表,請尊杜妃為皇後,統攝六宮。

杜後是病怏怏的人,幸有裕王王妃李氏扶持,兩人知道眼下時局艱難,就請監國、內閣削減太監、宮娥人數,十停中隻留下三停,內閣自然無不答允。

李彥直因把京中那些占過他便宜的米商都宣召入軍營,這些奸商見到了他個個站立不安,李彥直歎道:“如今六宮饑餓,城中又乏糧,諸位若能幫襯幫襯,當日之事,既往不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