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三十九 大權(1 / 3)

李本鼓起勇氣,製衡徐階之後,心裏雖有些忐忑,但也不怎麼擔憂。

他是不怕的,因為眼下內閣就他和徐階二人,如今皇帝不在,裕王監國,這皇權便顯得十分微弱,徐階驟為首輔,京城人心未服,這時候他要是幹掉李本,那麼內閣就隻剩下他徐階一個人了!他徐階就變成獨輔、獨相!在國微主幼之際,獨掌國柄可是相當忌諱的事情啊!所以李本認定了徐階不敢動他!

這一日,徐階忽請旨解禮部尚書職,原來徐階雖然入閣,卻一直兼著禮部尚書,如今身為首輔,事務日繁,自解禮部尚書之任倒也應該。

這等國家大事的決策程序是:內閣票擬,跟著皇帝朱批,批下來以後這公文就合法了!

因為涉及自己,所以這次在票擬之前,徐階就請了李本以及吏部尚書李默一起商議,讓小監國朱載垕在旁邊聽著。

徐階的這個提議是合情合理,所以李本、李默就都沒反對。徐階當即票擬,如今皇帝不在,監國掌印,這條旨呈上去後,朱載垕馬上就命司禮監批紅,嘉靖時代的太監權微,如今徐階又得勢,司禮監的太監不敢拖延,馬上就批朱蓋印,轉回了內閣,解徐階禮部尚書任,由原禮部左侍郎歐陽德接替。因為監國、內閣大學士、吏部尚書全都在東暖閣,相當於是幾個部門堆在一起辦公,所以整個流程下來,前前後後用了不到一炷香的時間。

解了部任之後,徐階一拍腦袋:“哎喲!我隻顧著禮部的事,怎麼把戶部的事情給忘了!”原來南京戶部尚書兩月之前就出缺了,因這段時間忙亂,一直沒有補上,因提議以大臣方鈍接任。

方鈍是戶部左侍郎,在俺答、王直犯京期間負責軍隊的後勤,與李彥直合作有素,京城內外資源有限,也虧得他有經濟大才,拆東補西的竟然就應付過去了,可以說乃是這兩次保衛戰的幕後功臣了!以他的資曆加上這功勞,別說做南京戶部尚書,就是做北京戶部尚書那也是綽綽有餘。

吏部尚書李默有大臣之體,便表讚成。

方鈍升了一級之後入宮謝恩,朱載垕因問起他的功勞來,徐階代為述說,最後評價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方尚書受命於存亡之際,於國家危難之時能保得三軍無缺,這功勞真是不小!”

方鈍忙謙遜說自己並無功勞,兵部戶部工部的侍郎主事,很多在這次戰中也多有建樹,自己隻是做好本職工作罷了。

朱載垕一聽,想起了一件事情來,就對徐階說道:“徐閣老,京師平定之後,有功將士都賞賜了吧,可這有功之文臣,內閣好像還沒報賞請功啊。”

徐階李本一聽,都惶恐道:“是老臣疏忽了!”

所謂知錯應改,徐階便在禦前點評群臣,論起功勞來。

這次是守戰大事,所以論道功過,首當其衝的就是兵部,頭兩個就是兵部尚書丁汝夔和兵部侍郎王上學。他們倆有什麼功勞?他們兩人最大的功勞,就都是李彥直的老上司,李彥直在外頭能專心用兵,也確實是多虧了這兩個大臣在兵部的保舉、回護和信任,所以李彥直每立一次功勞,也就算上了他們三分。王上學本來是職方司郎中,這幾個月多已經積功升到了兵部侍郎的位置,兵部尚書丁汝夔卻至今未動。

丁汝夔在朱載垕麵前早已混得臉熟了,所以一聽這個老臣有功,朱載垕就讓徐階賞他,頒賜了章服、白金諸物,又加蔭其一子一孫,徐階又奏道:“丁尚書有經緯之才,如今內閣隻臣等二人,事繁任重,實在忙不過來。”因請召丁汝夔入值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