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四 三奇策(3 / 3)

兩人又商量起精兵的好源地,戚繼光對南方不熟,李彥直便指點他到浙西、閩北之類的山區、礦區去找。在戚繼光領命南下的同時,李彥直又簽押都督府帥令,征調包括俞大猷在內的東南參將一十八人到上海聽命。

消息傳出,北京方麵自有人大為惱火,認為李彥直不分輕重緩急,卻有清流大讚李彥直雖然擁軍卻不幹涉皇家家事,大有大唐名將李靖、李勣之風——根據流行史書的記載,這兩個人當初也是手握重兵卻克製著未幹涉玄武門之變的,嚴世蕃卻以為李彥直已受了自己的收買。

這時因大明出了兩個天子,已經聽到消息的江淮一帶人心惶惶,不知該聽老皇帝的,還是該聽小皇帝的,但李彥直表露出中立的態度之後,他傳出的帥令反而暢通無阻。

李彥直即將離開海州之時,嚴世蕃請他放自己回南京,李彥直就答應了,風啟認為不可留此後患,李彥直卻笑道:“風啟啊,你的腦袋也要轉一轉了,來海州的這幾天讓我確定了一件事情:以後我們不需要再靠這些陰謀詭計來保身了,可以光明正大地行事了。現在就算有人揭我的老底,說我李家犯禁,說我李彥直去過日本我也不怕了。在這次見嚴世蕃之前,我還有些忌憚他,但這次見了他以後我便知道他已經過時了,我甚至已經可以料到他能想到的策略,左右不過抬出父子之序引士林逼迫小皇帝、對徐師用間間我、親近南人三策,不過這些對我已經沒用了。”

便真的放了這獨眼龍,他自己卻率領大軍南下,也不入應天府,經揚州渡江直抵鬆江府,到上海立賬設衙。

嚴世蕃回到南京,嘉靖這時已經籠絡了徐鵬舉,盡得應天府守備兵力,正時時刻刻防備李彥直所部南下,聽說他不來南京卻去了上海,自徐鵬舉以下數萬大軍都鬆了一口氣,嘉靖大喜之餘,便發公文表彰李彥直的忠心,李彥直對此卻沒什麼回應。

嘉靖又認為李彥直所以未犯南京乃是嚴世蕃奇謀見效,對他父子愈加親信。嚴世蕃因上書建謀,獻“安天下”三策,道:“如今李哲既已畏服天威、不敢來犯,則東南暫時已無大危之局,微臣有三策獻上,行此三策,則天下可轉危為安。”

嘉靖問道:“哪三策?”

嚴世蕃道:“其一,陛下可下三道聖旨。第一道,嘉獎裕王危亡之際挺身而出之功……”

他話還沒說完,旁邊嚴嵩、徐鵬舉一聽都為之一愕,嘉靖卻道:“說下去。”

嚴世蕃便繼續說道:“第二道聖旨,立裕王為太子。”

這句話一出,徐鵬舉更是大愕,嚴嵩卻已撚須微笑起來:“妙,妙!”嘉靖也似已悟出其中的妙處。

嚴世蕃繼續道:“這第三道聖旨,則是通告天下——陛下南巡期間,暫由裕王監國。”

其實朱載垕早就做了監國,跟著登基了,隻是沒他皇帝老子的同意罷了,這時嚴世蕃讓嘉靖放這馬後炮,表麵看似乎毫無意義,其實卻埋著圈套:北京朝廷對這三道聖旨是承認,還是不承認?若是承認,則會跟著承認了嘉靖的權威,若不承認,這些又都是老子表揚兒子,內容也都是士林清議認同的內容,你叫朱載垕如何反對?

嘉靖眯眼含笑,越想越妙,就問嚴世蕃第二策為何,嚴世蕃道:“第一策若行,則天下士民歸心。北京偽朝為奸臣徐階所立,而徐階所依靠的又隻有李哲,如今李哲不取南京犯聖駕而下上海平倭寇,徐階知道消息必對李哲心生疑忌,我們隻需再對二人用間,使他們文武離心,則可使徐階失了手足,使李哲沒了首腦。此二人一亂,屆時天下可傳檄而定。”

聽到這裏連徐鵬舉也連連點頭起來,嘉靖又問:“第三策又為何?”

嚴世蕃道:“這第三策,則是安撫東南士民……”(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