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二十二 魚與漁(1 / 3)

路易斯?阿爾梅達是西班牙在亞洲方麵的總督——洛茲派遣的特使,卻以商人的身份帶著一箱箱的南美金銀,來到澎湖,從中國官員手裏領取一張通過海峽的船引,商船必須確定自己要到達哪個港口,是到上海,到寧波,還是到日本、琉球,不同的目的地有不同的船引,手裏沒有船引或者持有錯誤的船引,其船隻即為非法,比如拿著標明前往上海的船引,若離開上海之後要到日本去必須另外再辦手續,否則大明海軍將有權進行軍事處置。

阿爾梅達的船隻越過大員海峽,在四月到達寧波附近,在舟山驗明船引,然後再開往黃浦江入海口。

“中國海域變得秩序井然了。”阿爾梅達在他的日記裏寫道:“我是第三次到達寧波附近了,第一次到達時,繁榮的雙嶼還在,第二次到達時,整個東海都處於一片混亂之中,那時候雖然我們不需要花錢購買船引,可是時時刻刻都要防備著海盜的襲擊——哪怕是進了港口也要提心吊膽,因為那時候的海港大多在海盜手裏,而海盜則是政府軍打擊的對象。現在則不用擔心這一切了。大明帝國的政府軍已經控製了這片廣袤的大海,大部分的海盜都被趕到日本、南洋去了,中國海麵上現在還剩下的危險,大概就隻有風暴了。”

不過,阿爾梅達又透露了一點惋惜:“雖然我們得到了安全,但我們也失去了自由——我們再不能像過去那樣為所欲為了,所有的事情——包括航海和商業,都在中國人的控製下進行。至於劫掠,現在整個東海大概沒人敢挑戰大明帝國海軍元帥——李——的威權了。”

沒法進行劫掠,對阿爾梅達這樣已經有資產的海商來說還好,可對於那些隻帶了一艘船、一身膽和幾門火炮就來闖中國的歐洲人來說無疑卻是晴天霹靂。阿爾梅達在日記中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觸,隻因他在發跡之前也幹過這種傷天害理富自己的事。

進入黃埔港口以後,這裏有一個專供外國商船停靠的碼頭,碼頭邊劃了一片大概三百畝的土地,用籬笆圈了起來,這裏就是供外國商人上岸後居住停留的地方了,上海人將這裏叫作番灘。

這個地區原來有一些低矮簡陋的民居,但僅僅這些當然無法滿足外商們的需求,不但數量遠為不足,而且這樣的房子阿爾梅達也住不下去。

於是有精明的商人開始承包這一帶的工程,正在趕建客棧,不過這些阿爾梅達是享受不到的了,他上岸後住進了一個帳篷裏,將就過了一晚。第二天又讓助手去排隊,向當局遞交貿易申請。

中國的商人大多住在上海縣城,由於大量的商賈往這邊湧,上海縣城早就住不下了,他們就隻好住在近郊。可以預見將來這座市舶司總署所在的城市勢必要擴建。

在番灘和上海縣城之間又有一個特區,官方演習舊稱呼將之叫作榷場,是一個大約五百畝左右的區域,在陳羽霆的規劃中這裏將建立十五個商貿坊,作為中外商人交易的所在,現在房屋還沒建好,隻是用泥土壘出成十五個區,如陶瓷區、絲綢區、棉布區等等,房子都還沒見影子呢,大部分地方隻是露天,但商人們進入之後已經開始交易了。

阿爾梅達第一天先去找海軍都督府的官員,拿出詹臻的介紹信求見李彥直,跟著便去了陶瓷區,看過樣品之後搶購到了一百箱的瓷器,第二天又去絲綢區,訂了兩百擔生絲——他訂購貨物後又將訂購貨物的數量、種類向市舶司的書記手彙報備案,因交易貨物沒有備案一律視為走私,無法得到官方的保護,若被走私稽查隊稽查到還可能連船帶貨一起被扣押充公。

雖然在榷場有好幾個中國商人誘惑他說能夠偷偷將貨物運到他船上去,不用登記備案,以避開海關的稽查偷漏關稅,但阿爾梅達初來乍到,覺得這樣做並不保險,就沒答應。實際上在他抵達上海之前,榷場內部已經發生了十幾起類似的騙局——一些奸商謊稱可以避開關稅稽查將貨物直接運往外商的船上,結果收了訂金以後就逃之夭夭。市舶司總署的官員有意地將這類騙局在外商中反複宣傳,阿爾梅達也受到了這種輿論的影響,便沒有答應那幾個打包票說一定能幫他偷漏關稅的中國商人,而是走了正規的渠道,老老實實地交了關稅——他計算過,隻要能平安返回歐洲,這筆關稅相對於利潤來說簡直小得不足以讓他去冒險!

阿爾梅達在榷場活動了五天,訂購了能夠填滿一艘三桅帆船的東方貨物,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從來沒想到在這裏能夠購買到這麼多的絲綢、陶瓷,和當年的雙嶼相比,上海的商品種類和數量無疑都更多,品質也更好,而價錢卻並沒有高多少。當初從麻逸出發時,那些借錢給我的投資人心中忐忑,很擔心我此行會虧本,但現在我卻後悔了——我當日不該這樣保守啊!我就是帶多十倍的錢來,也買不完市麵上的奇珍異寶,而這些貨物一轉運到歐洲,價錢至少又要翻上十倍,那時候阿爾梅達家族隻怕就能成為西班牙最富有的人家族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