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衛星:托普一夜暴大名(1 / 2)

造化總是在最不經意處弄人。當命運對宋如華綻開第一縷微笑之後,突然又猛地沉下臉來。

正當托普在計稅軟件市場上如魚得水之際,北京中關村的大公司們如夢方醒,偌大“蛋糕”豈容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托普獨享,他們隻動用了小小的一招就讓宋如華痛不欲生。1996年春,國家稅務總局出台政策,認定目前的計稅軟件標準不統一,因此,對各地稅務局自行上馬建設的計算機稅務係統進行限製,必須由國家啟動統一的“金稅工程”。此令一出,托普頓時陷入困境。僅半年時間,托普公司的全國業務盡數萎縮,數百萬元應收款無法收回,10多個省級辦事處分崩離析,經營骨幹紛紛出走,技術人員離職過半,有幾個不久前還在宋如華麵前信誓旦旦的副總裁乘機出走,辦起與托普搶市場的企業。宋如華在高層會議上發狠說:“你們哪個敢在背後捅我刀子,我就抱炸藥和他同歸於盡。”

就這樣,毫無政府背景與資源可言的托普被灰溜溜地趕出了一個由他們率先啟蒙的市場。

內心悲憤卻又無處訴說的宋如華知道,當全國統一的“金稅工程”啟動的時候,像托普這樣的地方小公司根本就沒有任何插足的機會。他開始重新遊獵。秋天,他參加了科技部組織的印度考察團,在“南亞矽穀”班加羅爾。他看到了大批軟件公司的集群和崛起。他問一位同行者:“中國有沒有可能也搞出一個班加羅爾?”被問的是一個東北企業家,他告訴宋如華,沈陽有一家叫東大阿爾派的企業好像在搞一個類似的項目。回國後,宋如華飛赴沈陽。當他回到托普的時候,他對同事們說:“我們要搞一個‘西部軟件園’。”

宋如華的邏輯判斷是:中國的計算機軟件產業正處在噴發的前夜——托普搞了一個計稅軟件便吃得撐飽肚子——預計到2000年前後,全國電子信息市場將達1萬億元人民幣,將有無數的軟件企業誕生。借鑒印度的經驗,完全有必要建設一個軟件工業園區,以起到集約研發和孵化器的作用。當時,東大阿爾派已經在沈陽開辦了一個類似的園區,受到政府的歡迎。

托普同人聽宋如華巧舌如簧,卻如墜雲裏霧裏。公司一無背景,二無資金,三無技術,四無土地,隻有一群找不到業務方向、人心漸散的熱血青年,怎麼去搞軟件工業園?唯宋如華決心放手一搏。他跑到成都附近的郫縣紅光鎮。此地在“大躍進”時聞名全國,是四川省第一個“畝產超千斤”的“放衛星公社”。1958年3月16日,毛澤東曾親臨視察,一時成為全國學習的典型。1997年3月,宋如華在這裏選中了一片100畝大小的菜花田,豎起一塊“西部軟件園”的大木牌子。這樣,在將近40年後,“紹興師爺”宋如華在紅光鎮又放出了一顆“大衛星”。

恐怕連宋如華自己也沒有想到,他在菜花田裏放出的這顆“衛星”居然如此光芒耀眼。就在托普開了一個小型的新聞發布會後,熱烈的掌聲就從四麵八方洶湧而來。當時,全國各省市正掀起一個信息化建設的高潮,年初,四川省將信息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的“第一產業”,然而各市縣卻罕有拿得出手的項目。宋如華的“西部軟件園”甫一宣布,頓時就讓人眼睛一亮——軟件公司的集群、產業化的發展理念、“西部”概念的提升——哪裏去找一個更讓人興奮的宏偉概念呢?地方政府一下子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熱情。就在宋如華把木牌豎在菜花田裏兩個月後,“西部軟件園”就被列為全國四大“首批國家級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之一。而當時,托普還拿不出任何像樣一點的投資規劃和建設藍圖。用宋如華的話說:“我們被政府追著往前跑,大膽透支,及時補證。”接著,托普成為四川省政府宣布的35家重點扶植企業之一,宋如華本人則被評為當年度的“四川十大傑出青年”之一。

如果說計稅軟件的開發與經營是在地麵飛奔的話,那麼,“西部軟件園”卻讓宋如華和他的企業飛了起來。幾乎是在一夜之間,托普成為中國西部名頭最響亮的高科技企業,各項扶持政策、稅收優惠和社會榮譽接踵而至。一個尚在空中的“西部軟件園”讓宋如華醍醐灌頂。他突然發現,中國商業的遊戲規則實在是非常神奇,有時候,你辛辛苦苦做好一個產品,不如在某個夜晚喊出一個新概念,財富的聚與散往往隨著大勢的搖擺而動。他意識到,財富鍾擺已經搖到了自己的麵前,此時若不及時伸手,將遺恨終生。他向同伴們引用《追求卓越》中的一句話說:“如果你不相信我們正在開啟大時代,你一定是個白癡。”5年的商海曆練,讓這個昔日純真的大學副教授已經非常老練和功利,他決心借用軟件產業和西部開發這兩大含金量無限的概念重新規劃他的“TOP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