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托普係_: 生產_概念_的公司(1 / 2)

“西部軟件園”的意外成功,讓宋如華的商業生涯拐入了一個莫測的峽穀。

在此之前,無論是做電腦顯示屏還是推銷計稅軟件係統,他一直走的是實業型的道路。在一次記者訪談中,他說:“企業不要去從事自己不熟悉或沒有優勢的行業。世界上很多知名企業都有這樣一條經驗,我們托普就絕不去搞證券、房地產,這在我們的公司典章裏有明文規定。托普希望成為中國最大的軟件商和工程中心。”

可是,1997年之後的他已經徹底地改變了觀點。收購川長征之後,他一度也想花精力把它搞活,在1年時間裏,他曾經70多次去自貢現場辦公。可是,要整治一家積重難返的老國有企業談何容易?因為治理無度,工廠數度發生罷工事件。他被工人“綁架”批鬥,有一次還差點出車禍喪生。這段經曆讓宋如華傷透了心,終而對實業喪失了信心。

企業盡管重振無術,可是在資本市場上,重組效應卻“立竿見影”。1998年,已經更名為托普軟件的上市公司宣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1億元,比上年增長232%,實現利潤增長近5467%,淨利潤增長率和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居高科技軟件行業第1位。2000年5月,公司獲得了增發資格。宋如華宣布將實施“軟件國際化及倍增計劃”,先後投入10個重大的高科技項目。借著這些令人浮想聯翩的宣示,托普軟件一舉募資9.5億元。在炒作行情的推湧下,公司股價高漲至每股48元,成為深圳股市績優高成長股票的代表,公司連年入選“中國最具發展潛力上市公司榜”。

自此,囊中豐裕的宋如華更是癡迷於資本經營,對實業經營再無興趣可言。他終於發現,要在產業實務上搞好一家企業是多麼困難,可是要在資本概念上“重組”它,卻是多麼容易。

隨著軟件園工程在全國的遍地開花,托普公司的名聲如日中天。這一切都讓宋如華感歎“好風憑借力,送君上青天”。他開始潛心構築自己的“托普係”。頭頂著高科技企業的光環,一些老牌的國有企業成了這位資本玩家手中的玩物,“始亂之,終棄之”。

托普集團旗下的第二家上市公司便是又一則資本重組的絕妙案例。

世紀之交,互聯網熱浪席卷全球,向來對新事物頗為好奇的宋如華自然不會旁觀。就當他在軟件園項目中屢有斬獲的同時,他的一位名叫丁磊的晚輩校友卻靠創辦網易公司而獲得了比他更大的財富和聲譽。他曾不無酸意地對人說:“我在電子科技大學教書的時候,丁磊還可能聽過我的課呢。”1999年初,宋如華在美國注冊了一家公司,然後以12萬美元的代價從一位朋友手中買到了的域名。

很顯然,這是一個TOP級的域名,誰都掂量得出其中潛藏著的商業可能性。2000年7月,托普宣布投資6億元建設麵向全球華人的“炎黃在線”。宋如華決心狠砸廣告,把名氣一下子打響。一時間,全國的各類報紙上都刊出了“炎黃在線”的“紅色風暴”,廣告詞隻有很醒目的一句:“讓我們一起搞大。”這一次,宋如華是實實在在地燒了錢。根據全球最大的傳媒監測公司AC尼爾森的數據顯示,“炎黃在線”在2000年共投放廣告3691.6萬元,也就是每天燒掉10萬元,在中國互聯網公司中,僅次於他的晚輩校友丁磊的網易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