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托普係_: 生產_概念_的公司(2 / 2)

可是,投了那麼多的錢,宋如華始終沒有搞明白,“炎黃在線”到底該“搞大”什麼。一開始,網站被定位於“橫跨全世界五大洲的華人聚集社區”,不久後,宋如華意識到這是一個無法實現的目標。他迅速將之轉型為“全球華人商業網站”。直覺告訴他,互聯網將對傳統商業模式進行全麵的顛覆。他曾經描述說:“成都每年都搞全國糖酒交易會,那麼多人坐飛機、坐火車趕到成都來,吃吃喝喝弄一天就走了,最多簽了一些合同,如果在網上簽,不知道會省下多少成本。”在當時國內,跟他說過同一番話的還有一個人,那就是正在杭州用50萬元積蓄苦苦創辦阿裏巴巴網站的馬雲。兩人的區別是:一個手握上億元資金的人隻看到了方向,另一個“窮光蛋”卻找到了方法。

商業網站的路徑找不到,宋如華又提出要進入資訊產品通路領域,把“炎黃在線”打造成一個“零售行業的解決方案專家”。幾番折騰之後,網站始終沒有起色。不過,盡管宋如華在互聯網產業上毫無靈感,可是在資本市場上,長袖善舞的他卻狠狠地贏回了一票。

就在常州投資軟件園的時候,他瞄上了當地的一個“殼資源”。2000年9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金獅股份發布公告,向托普集團轉讓26.83%的股權,後者成為第一大股東,股票隨之更名為“炎黃在線”,成為中國股市上第一家以網站名稱命名的上市公司。金獅股份是常州一家自行車製造工廠,上市兩年後企業效益急劇滑坡。並購之前,宋如華一行到工廠考察,看到的是齊腰高的荒草,一派破敗景象。隨行人員開玩笑地說:“今後的金獅股份會有兩高,一是股價高,一是茅草高。”果不其然,並購重組後的當年,“炎黃在線”聲稱成功開發了“網絡化通用物資采購招標管理係統”及“網絡化辦公自動化係統”,年底的財務報表更是讓人驚喜: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18%,利潤同比增長139.16%。股價由此持續攀升,從最初的不到10元一直漲至33.18元的高位。

在互聯網領域中失去的巨額廣告費和商業自尊,宋如華從資本市場上一把搶回來了。

如果不是通過這種抽絲剝繭似的描述,對中國商業潛規則缺乏了解的人們,自然很難識破那些被光環籠罩著的神話。在2000年前後的商界,托普成了一家最耀眼、也是最神秘的“高科技概念企業”。

盡管年年凱歌高奏,可是沒有人搞得清楚,托普到底是做什麼的,在靠什麼產業贏利。

一位商業觀察人士寫道:“托普從1999年開始生產電腦,但至今在全國各大IT市場鮮見其名;托普的手機,盡管在距離北京機場不遠的高速公路上就可以看到其醒目的廣告,但在市場上似乎也尊容難見;曾經熱鬧一時的炎黃在線,業務到底是在網上還是網下,就連成都本地的記者們都說不明白。”曾出任托普集團公共關係部總監的楊誌宏在《托普檢討》一書中記錄了一個“真實的笑話”:在向銀行申請貸款時,某行長笑問:“市場上很少看到托普的產品,你們報表裏的銷售收入到底是哪裏來的?”托普的經辦人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我們有一個子公司,專門做走私的。”行長大笑作罷,不再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