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退其實是退燒(2)(1 / 1)

衰退是擺脫滯脹的唯一複蘇通道,通縮是反通脹的最佳武器。國內目前已經達成共識的軟著陸,不是別的,就是衰退。認同軟著陸是個不錯的選擇,其實就是認同衰退的不可避免--隻不過軟著陸是指淺而長的衰退,硬著陸是指深而短的衰退罷了。由亞當?斯密發現又被馬歇爾證實的一條市場榮枯定律是:隻有在衰退蕭條時期,必需品才是漲價的,貨幣才是貶值的;隻有在繁榮富裕時期,必需品價格才是下降的,貨幣幣值才是上升的--國內市場呈現的正是前一種症狀。

總之,我國經濟將進入一個8年的朱格拉周期調整,軟著陸比硬著陸的成本更高。轉型之所以難產,難在特權獨占難以打破。隻有突破體製性障礙,才能重新點燃經濟增長的引擎。因而,衰退並不可怕,衰退是調整的開始,危機孕育著轉機。經濟史上,沒有一個國家是能夠從滯脹裏直接複蘇的。滯脹一旦發生,走進衰退與通縮,就是已經走進複蘇通道了。對於泡沫繁榮與泡沫複蘇來說,衰退不是常態中應當避免的壞事,而是一件好事:衰退已經具備了降解泡沫、擺脫滯脹,調整結構的必然性、必要性與正當性了。讓我們拿出勇氣正視衰退,應對衰退吧。

泡沫繁榮已曆時9年,泡沫複蘇則源於3年前4+18萬億的救市舉措。激素的推注推高了通脹,推動了國進民退,推出了政府主導的投資大潮。投資大潮中,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異軍突起。這8221家地方政府的帽子公司,其實是政企不分的舉債專業戶。你不難看出,融資平台早已不是平台了,而是高台。短短3年內,帽子戲法般地修築起了高達13萬億的債台。

主管金融的副總理說他常常找不到均衡。他的原話是:“他們家的水龍頭死活找不到均衡點,這種尷尬我們這些人走遍全國,豪華賓館都住過,設備是外國的,實際上是安裝問題,最近我享受到一次,一個四星級賓館,我死活找不到水龍頭的平衡點,協調發展就協調不出來了。”市場最重要的水龍頭是什麼?是貨幣投放。4+18萬億的投放,不是流動性泛濫了嗎?但水龍頭先鬆後緊:存款準備金率節節提高,提高到史無前例的21.5%,凍結了15萬億資金,表現為貨幣投放的先縱後擒。先鬆後緊,先縱後擒,是不是“死活找不到水龍頭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