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脹比衰退可怕(3)(1 / 1)

衣、食、住、行,構成CPI的基本權重。除了流浪漢,誰都沒有睡到大街上去,對吧?所以,住房消費是剛性支出,是基礎消費。而且,食、住的“剛需”強度遠遠超過了衣、行--窮人可以衣衫襤褸,但不能食不果腹;窮人可以足不出戶,但不能居無定所。美國政府對於貧困家庭的援助,就是發放食品券和住房補貼。這意味著食物與住房,足以構成CPI的最大權重。住房所占消費的一般比重大約1/3,鄉村略低於此,大城市則略高於此。美國CPI的最大權重42.69%,是住房類消費。而國內住房消費才占CPI的14%,合理嗎?可信嗎?朱鎔基早就看出國內CPI統計存在問題,在任時就認為食品權重過高,住房類權重過低,掩蓋了真實的通脹,會誤導人放鬆對通脹的警惕。你聽聽他怎麼說。

春節過後,許多打工者不再返回大城市了。記者納悶地問:每月工資兩千多元,你們為什麼不回去?得到的答案是:“除掉租房和吃飯也剩不下什麼,還回去幹啥?”有房有車即中產,早已成為國內白領的共識。“我的未來不是夢,我的心跟著希望在動”--有房有車對於眾多白領來說,曾經是個跳起身來就能摘到手的桃子。然而今非昔比,好景不再。壟斷加劇,滯脹來臨,擊碎了一代人的中產夢。白領們自嘲為“月光族、啃老族、透支族、蝸居族、蟻族、漂族”,自慚是“房奴、車奴、卡奴”。眼見著原本的“盼房一族、盼車一族、盼婚一族、盼生一族”,開始變成了“恐房一族、恐車一族,恐婚一族、恐生一族”。白領們離中產不是越來越近而是越來越遠,這些失望,這些跌落,都是誰惹的禍?

通脹是當之無愧的罪魁禍首。什麼房價泡沫、資產泡沫什麼的,說穿了,不就是貨幣泡沫嗎?什麼又是貨幣泡沫呢?不就是日夜加班印紙幣嘛。當急功近利的病態渴求導致求錢若渴時,你感覺開店、辦廠的幹什麼,都不如直接炒錢來的省事來的快,對不對?同樣的道理,如果印錢能加大投資,能增加收入,能快速崛起的話,官員們也會感覺什麼創新驅動呀,科技攻關呀,都不如印錢來得省事來的快。濫印紙幣的後果,就是持續通脹,就是變相收稅,需要全民為4+18萬億的政府投資買單、還債。

為什麼需要全民加稅,全民還債?因為“政府往往並不打算真正償還其積累的債務,而常常隻是虛假地償還其巨額債務。通脹就是唯一的應對方式,就是通過通脹來變相地向全民加稅。但通脹是一種最有害、最惡劣的加稅,通脹是催眠術和麻醉劑,能吸食鴉片般減輕受害人的痛苦,是對民眾的超額榨取。”(黑茲利特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