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救出了後遺症
政府所有的支出最後都必須靠納稅人來買單,都必須通過征稅來彌補……政府往往並不打算真正償還其積累的債務,而常常隻是虛假地償還其巨額債務。通脹就是唯一的應對方式,就是通過通脹來變相地向全民加稅。
--亨利?黑茲利特
告別保8,意味著國內經濟告別了低成本/高增長的好日子。高增長曾被我們自詡為“風景這邊獨好”,朱鎔基10年前就不認同:“說中國經濟現在‘一枝獨秀’,我是不這麼看的。一枝獨秀那就麻煩了。一枝獨秀,‘秀’不了多久。總得大家都好,你才能好。大家都不好,你一個人獨好,我看恐怕不是這麼回事。”朱鎔基不認同一枝獨秀,是因為他深知國內的高增長有賴於國際市場,主要靠出口與投資那兩駕馬車拉動,不大靠內需這駕馬車拉動。
總之,靠印錢投資、靠印錢增長,靠泡沫發財、靠泡沫致富,國內經濟早已跌進了所謂“凱恩斯陷阱”(流動性偏好陷阱)--利率低的不能再低,貨幣需求多的不能再多。利率越低,越願投資,也就是“低利率信貸擴張、廉價勞力和資源透支”。世界銀行的最新報告稱,中國高鐵若不能長期融資,肯定無法償還本金。普通鐵路的造價大約1600萬1公裏,而京滬高鐵的投資是普通鐵路的10倍:1318公裏的京滬高鐵總投資2209億,每公裏投資約1.7億。高鐵提速後又不得不減速下來,意味著花在提速上的錢白砸了不少。鐵道部已欠債2.5萬億,而在建的1萬多公裏高鐵還需要至少2.5萬億後續資金,這不是跌進了“凱恩斯陷阱”?
鐵路在建工程的爛尾,背後是財務恐慌,是資金鏈斷裂。而財務恐慌與資金鏈斷裂,看似錢不夠用了,其實是前期投入太狠,花錢太猛,資金滾動不起來,錢沉澱了。投資的沉澱指什麼?指前期欠債還不上,後續資金進不來。為什麼沉澱?因為資金的本質,是運轉市場齒輪的潤滑油,而不是市場齒輪本身。“貨幣的唯一用途,就是周轉貨品。”(斯密語)過多的資金投入,像黏稠的潤滑油般沉澱了,齒輪不就運轉越慢了嗎?市場齒輪越轉越慢,經濟不就放緩、減速以致衰退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