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10年來,接連6次大提速。不得不減速下來,是被故障頻仍、帶病運行給拖累下來的。劉誌軍、張曙光案,表明鐵路生了病,起碼是壟斷造成了貪腐吧?至於旅客排隊20多個小時即1天1夜買火車票,好不容易排到了窗口前,站票也沒了。或者“工作1年,排隊1天,買好原價票,穿著紙尿褲,站著回老家”(韓寒語),不也表明鐵路有病嗎?起碼是壟斷造成了短缺吧?凡此種種,誰要說鐵路沒有帶病運行,我也跟他急。總之,鐵路不得不減速,是因為提速受了挫,就像經濟快車的減速,是被本身的“不穩定、不平衡、不協調和不可持續”(溫家寶語)給拖累下來的。求快不成了,才不得不求穩,對不對?
所以,高鐵的減速,象征著國內經濟陷入了“增長性衰退”:“一個經濟體仍在增長,但增長的速度趕不上產能的擴張,於是,閑置的產能和失業者越來越多。”增長性衰退的實質是什麼?“是指經濟的需求麵失靈:私人消費不足以充分利用可用的生產能力。”(克魯格曼語)我們所說的過度借貸、過度負債、過度投資、過度出口、過度開發、過度建設的“過度”指什麼?譬如鋼鐵、水泥、煤炭、光伏、機械重工、造船、電解鋁、鐵合金等和空置土地、空置房一樣過剩指什麼?就是指“過猶不及”,投資超過了消費,產能超過了購買力,“消費者掏不出錢來買你的東西。”(凱恩斯語)
周立波對“過猶不及”的解釋是:凡事別過了,過了就錯了,所以才叫過錯。李銀河發現,中國的村社文化,流行辦什麼事都要讓別人說好,最好讓大家都羨慕。她發現中國人經濟上喜歡攀比,把生活的意義變成一心博取別人的嫉妒、喝彩,變成爭先恐後地攀比,不懂得自己覺得好和別人說你好畢竟是兩回事,不是一回事。回想當年的大躍進,是中國人攀比著超英趕美。如今,我們又不甘於小康了,又要攀比著超英趕美,要迎頭趕上。一攀比起來,人就不免自激,有沒有?那些“超常規、跨越式”的口號,那些“強行起飛”“彎道直超”的口號,那些“3年大變樣”“決戰90天”的口號,是不是自勉、自勵得有點自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