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傷至少需要8年(4)(1 / 1)

國內目前的投資率,高達GDP的50.5%,投資擴張幾乎走到了盡頭。2009年投資曾暴增至67%,達到了極致。依賴超高投資如同依賴激素,打了激素就來了精神頭兒,缺了激素就蔫頭蔫腦的。張維迎認為,國內增長對於高投資的依賴,已經成了騎虎難下的兩難選擇:離開老虎會被吃掉,騎著老虎更會被吃掉--離開高投資會崩盤,保持高投資也會崩盤。譬如,鐵道部的2.5萬億債務,全國公路超過5萬億的債務,都造成了大批爛尾工程。鐵路投資2009年飆升至2.1萬億,2010年降至8千多億,下降了62%,2011年7千億,2012年要保住5千億,才能保住工程的複工。

美國GMO公司把中國依賴投資的這個兩難困境,比作電影《生死時速》裏的兩難困境--速度高了不行,速度低了更不行--政府不追加投資,一旦減速,投資就會爛尾,危機就可能爆發。但政府繼續追加投資,過剩與閑置的產能會越來越多,爆發危機的可能性更大。正如前邊所說,過度投資表現為前期投入太狠,花錢太猛,難以為繼。什麼叫不可持續?起頭起錯了,毛衣編不下去了,就叫不可持續,對吧?所謂萬事開頭難,就是這個意思:開頭不能開錯。譬如安徽全省已經彙總的重大項目有4700多個,投資規模達到4789億。湖北省2012年擬納入全省重點建設計劃的項目共1967項,年度投資計劃5150億元。又譬如截止2012年,國內開發商囤積的土地,足夠建造近1億套新住宅,加上逼近1億套的空置住宅,滿足中國未來20年的住房需求都綽綽有餘。開頭開得過大了,建築業就不可持續了,關停並轉讓就不可避免了,對不對?

名人有名言曰:“宏偉的建築,是消除我們民族自卑感的一劑良藥。”但國內建築業的一枝獨秀,也即政府推動的圈地運動與擴路造城運動,除了拿宏偉的建築當作增強民族自信的強心劑之外,也拿它來當作彰顯官員政績的記功碑了。建築業8年來一直高燒不退,為什麼?前邊說過,因為各個行業比較起來,蓋樓的門檻最低,立竿見影最快,因而,簡便易行的建築業總是捷足先登。搞農業,搞製造業,搞服務業,都不如蓋樓來的急功近利。但其實,急功是表麵上的,近利才有更強勁的驅動。正如王永利所言:“不管是政府還是銀行,大家發現,從來沒有比這種方式來錢更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