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權獨占成了市場公害(2)(1 / 1)

張文魁認為,國企的存在對於國民的意義,已經變成了“它們賺錢的時候與你無關,它們虧本的時候要你輸血”,這怎麼可以?國企的何去何從,為什麼被一再質疑?國企到底是個什麼性質的組織,會弄到與市場格格不入,對民生處處不利的地步?對照普世法則,你不難發現,國企的確不是真正的企業。雖然大都有著現代企業治理結構的外表,但顯然不具備現代公司製度的本質特征:

1.

前邊說過,國企產權懸空,沒有終極產權,也就沒有最終的受益主體。盡管原本全民所有的資產被界定為國有資產,但真正的產權人仍舊缺位。國企仍是以行政、事業管理機關為母係統的子係統,享有國有金融、投資機構的近親哺乳。2009年放出的超10萬億貸款中,80%以上被國企獲得,由他們吃了偏飯。

2.

國企沒有真正的職業經理人,其經理人都是官員、準官員,是統一調派的“統管幹部”,由組織部任免。國企管理的潛規則是“內部人控製”,底層員工的薪酬偏低。我就納悶了:怎麼國企高管給自己上百萬、上千萬地發年薪,保密就保得那麼好?我去找每月隻拿兩三千元的底層員工,打聽他們老總的年薪,收獲的全都是“不知道!”

從有限責任,自負盈虧與獨立法人三個公司製度的要件看,國企一概缺如。如前所述,國企並不是真正的公司,而是某種仿真體與近似值。其資產負債表、財務損益表等,在本質上很難真實可信。國企靠強迫交易生存,不靠降低成本生存。按理說,“交易成本的節省是企業產生、存在並替代市場的唯一原因和動力”(科斯語)。而國企呢?與現代企業的生存法則恰恰相反:內部人控製的分肥與管理層的裙帶風,導致交易成本高企;高成本成了國有企業產生、存在並替代市場的理由和動力,離開高成本它養活不了自己。

占領華爾街的美國抗議者們相信富勒說的,華爾街是一個塞滿不潔之鳥的籠子,管理者的所作所為令人厭惡,他們靠榨取同胞的財富來養肥自己。比較之下,腐敗叢生的國企管理層,不也是個塞滿不潔之鳥的籠子?特權即不受製約的權力,必然孳生貪腐。這其中道理,淺顯得如張五常的比喻:“如果你將一個美女,赤裸裸地放在我的床上,要我不想入非非,難乎其難矣!”

霍布斯有“麻雀入屋,無法逃出”的比喻,不是說鳥進籠子,而是假設一隻鳥兒從煙囪鑽進屋內就逃不出去了--它隻知道撞玻璃窗,忘了自己是從煙囪裏誤入室內的。國企改革為什麼總也逃不出體製的桎梏?我們不妨靜下心來反省一下,國企是怎麼來的,應當往哪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