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沒有“零和”:更為成熟的雙邊關係(2 / 3)

另一個事情是中國更需要國際穩定。現在不穩定的原因越來越大。不穩定是市場的敵人,是投資的敵人。中國現在石油進口成本達到30%,20年後會達到60%。因此,在產油的中東地區,你們需要穩定。你們可能通過合作並維護世界秩序來保持穩定。

我看不到任何理由,美國將選擇把中國變成敵人。當然,在我們的國家,有很多不同的方麵。有一些人相信中國現在是個敵人,可能越來越壞。但他們基本上是少數,而不是多數。所有的麻煩都是因為新保守主義。我認為他們已名譽掃地。

所以我認為,我們基本的政策可能是假定中國將變得更強大,並更有合作性。那是我們的基本假定。當然那隻是一種觀點。

第二種觀點是,中國變得更強大,如果它變成我們的敵人,將是更強大的敵人,所以我們需要確保我們有足夠的軍事力量去對付中國。我們的基本政策是把中國變成朋友,但是中國有可能轉變成敵人。因此我們將小心地確保:如果中國不是一個朋友,我們將保護我們自己。

二、壓載艙:經貿關係的戰略價值

冷戰結束後,中美共同對付蘇聯的戰略合作基礎喪失,導致美國對華政策的重大轉變。然而,中美關係並未因此而止步不前或完全倒退。究其原因,一個重要的方麵就是經貿逐漸成為維係兩國關係的重要紐帶。90年代以來的一個奇特現象是:在中美政治關係齟齬不斷的情況下,雙邊經貿關係卻穩步快速發展。而越來越密切的經貿關係反過來又構成兩國政治關係發展的強大動力。從克林頓政府決定讓最惠國待遇問題與中國人權問題脫鉤、與中國達成WTO問題協議,到布什政府批準給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夥伴國待遇,都體現出經貿在中美關係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穩定中美關係上的作用。美國亞洲協會主席卜勵德先生稱經貿是中美關係的“壓載艙”,這是很有道理的。正是有了這個“壓載艙”,中美關係這艘大船才能穩步前進,而不被突然襲來的狂風巨浪掀翻。

目前,美國已成為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出口市場和第三大進口來源地。中國已取代日本成為美最大的貿易逆差國。按中國海關統計,2000年中美雙邊貿易總額達744.7億美元,較1999年增長21.2%,其中中國對美出口增24.5%,為521億美元,從美國進口上升14.8%,達到223.6億美元,中國順差300億美元。按美國商務部統計,2000年中美貿易總額為1163.1億美元,較1999年增長22.5%,其中美對華出口增23.9%,達162.5億美元,從華進口上升22.3%,達1000.6億美元,美逆差800多億美元。中國對美出口占中國出口總額的比重按中方統計為20.9%,按美方統計高達40.2%。 另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03年,美對華貿易赤字為1241億美元,占美對外貿易總額4894億美元的25%;2004年的赤字為1300億美元。 據中國海關統計,2004年中國對美進出口總額為1696億美元,比上年增加34.3%;其中出口1249億美元,比上年增35.1%;進口447億美元,比上年增31.9%;中國出超802億美元。 在投資方麵,截至2000年11月底,美國在華投資項目達到31003個,投資總額為292.41億美元,協議金額超過599億美元。除香港、台灣地區之外,美國居各國對華投資的第一位。美國最大的500家公司,已有一半以上在華投資。現在,新經濟已經興起,預計新經濟在21世紀的地位和對各國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重要,而美國則是新經濟的龍頭。

經貿關係除了滿足雙邊的直接經濟利益並由此構成發展雙邊關係的直接動力外,客觀上還間接地為發展中美關係構築基礎。就拿美國來說,政府決策是受到利益集團和公眾輿論的製約的,影響這兩種力量是發展中美關係的基礎工程。首先,密切的經貿關係促使美國的企業界重視並支持政府發展中美關係,現在企業界已經成為美對華實行接觸政策的最主要支持力量;其次,經貿關係會帶動人員的交往以及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麵的交流,這有利於促進美國公眾對中國的了解,進而破除反華勢力對中國的“妖魔化”宣傳,同時也有助於減輕政府在發展對華關係時所受到的國內壓力。對中國來說,也存在著類似的效應。總之,中美經貿關係越密切,中美關係的基礎就越堅實,總體的中美關係就越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