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電影就是電影05(1 / 2)

“這個豐收酒是這些年成都市場崛起的一個新品牌,目前正在品牌擴張期。前身是個國營老廠,酒造得不賴,改製後被私人買了,重新做了品牌和渠道,一下子就起來了。”今生這兩年在營銷上下了不少工夫,談吐間帶著一股子專業勁兒。

“他們應該正從區域市場向全國市場擴張。要想把全國代理渠道迅速建起來,必須大撒廣告費,尤其是央視這樣的全國媒體。我看了一下他們的廣告投放紀錄,全國性媒體並不多,可能還在試驗和學習階段。按照二○○四年六億的銷售額看,每年的渠道維護費用至少有一個億。這其中廣告費將近三分之二,有很多是花在終端促銷上。一次性投入五百萬的廣告費不是大數目。”建明在那家本土廣告製作公司待的三年,紮紮實實地把影視製作和營銷給弄明白了。能談讚助、做營銷方案讓他這個製作總監顯得格外有競爭力。也正因為這個,劉總才能寬容他的散漫和胡鬧。

“北京的聯合宣傳要足夠引人注目,再者能在成都本地拍攝最好,最後片子要上電影頻道,要有中央台廣告那樣的影響力。抓住這三點,就成了。”今生聞聽事情已有完整策略,片刻間就睡去。“睡夢中露出了甜美的微笑”,建明瞥了他一眼,心裏冒出一句歌詞。

成堆的白雲在遠處紮堆又散開,居高臨下地俯視總能讓人想起人生的大事。記得早晨建明輕輕起床,收拾停當,淡淡地說句“我走了”,就離開。羅敏含糊著說“到了發短信”後就扭頭睡去。這兩年大家各忙各的,其實主要是羅敏在忙自己的事,每思及此,建明心裏就有怨恨。跟斯雨的小插曲也許有報複的成分在。想起斯雨,他不由得微笑,這姑娘身上有股天真的強悍勁兒,就是那種小女孩逞強拿著大包假裝自己能掌控,牙咬得咯咯響,心裏哀怨得瓦涼瓦涼。對於熟悉劇本和看遍故事的專業人士,一生隻愛一人,踏踏實實居家過日子的生活未免太不現實。建明心想,要是羅敏知道這一切會怎樣,大鬧一場?

旅行是思考的好機會。人被飛機架在空中,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很多往事、很多故人、很多理性,都在浮遊於天地之刻浮現。

那應該是成年後的第一次獨立旅行。也是在春天,乘長途公共汽車從半島一路西下。從海濱小城出發後,小城市一個個掠過,像春風掠過耳邊,陌生的風景,充滿生機的土地。尚青澀的建明坐在靠窗的位置,山脈漸漸清晰地浮現,又遠遠離去。人們帶著故事而來,又消失在人海茫茫。這世界的真實和魔幻讓他著迷。

一站站換乘,鄉村、城鎮、縣城的風光交替。在清晨上路,在傍晚到達。早晨人聲鼎沸的車站充滿魔力,食物的香氣散在來去匆匆的人群間,展現著人生的活力和激情。衣衫襤褸的人、衣冠楚楚的人,一樣懷著對未知土地、命運的期待,將自己交給時空的車流,去遠方。傍晚時候的車站,和霧靄、淡黃色的燈相伴,悠長的叫賣和汽車喇叭,組成人們命運的信息。他晚上住在車站附近的小旅館,看到為生計奔波的推銷員開著房門,看著俗豔的彩色電視,光影在疲倦的臉上浮動。過了臨沂之後,汽車在丘陵間穿行,破舊的公共汽車甩起煙塵,路邊張望的人們、賣羊湯的棚子、國道上神色疲憊的長途司機,都是故事。你身在故事之中,籠罩在戲劇的張力下,成為戲劇的一部分。建明在濟南停下旅程,動了去北漂的念頭。那是他北京故事的前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