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國無法不顯其大(3)
日本政府要將此事政治化是居心叵測,中國沒有必要再跟著他們起哄。當時,韓國球迷在對日主場時打出“列島征伐”的橫幅,也沒見日本政府要提什麼抗議。
在這場中日比賽中,中國球迷顯得文明多了。阮次山先生說得好:“如果中國球迷沒有這種反應,表明中國的球迷和中國社會已經麻木了——太理智的社會是很可怕的。這樣的社會一般隻有兩種情況,一是義憤填膺,二是麻木不仁,而中國當今的社會已經不是這個樣子了。”事情的發展也正如阮先生所希望的那樣:“事情過後,中國政府也和美國一樣,抱著一種幽默的態度去看待它:這幾天拘捕的人,對於做得太激憤的人,比如在公共場所縱火燒東西,這都是不法行為,扣下來幾天教訓他們一頓就沒有事了。”可以說,這次中國政府做得是非常不錯的。的確,日本球員和球迷的安全是最主要的,也是應該大力保障的,除此之外,不必對自己國民的“泱泱大國”風度要求過高,很多媒體喜歡炒作,這是它們的一種技術手段,沒有必要太在意。
但是,這並不是說,中國政界和文化所要求的“泱泱大國”風度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比如,在“泱泱大國”風度的旗號下,對於外國流氓在中國的土地上行凶作惡竟然不能像對淳國國民一樣繩之以法;在“泱泱大國”風度的旗號下,給予外國人太多的超國民特權……這些絕不算是“泱泱大國”的風度,而是卑微之國的做法。縱容招來的不是和平,而是人格的喪失,好欺負的印象;而隻有堅持該堅持的原則,方能換來別國的尊重和和平。比如,新加坡這麼一個小國,不顧美國總統的求情,按照本國法律鞭打了美國不良青年的**,但是直到今天,新美關係依然好得很呢!
一個大國的風度,是在小事情上有幽默感,不和人斤斤計較;是在大事情上必須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比如,外國人在中國犯了法,則必須在中國伏法,光道個歉走人是不行的,判了刑後驅逐出境也是不行的。中國的各個政府部門需要認真地反省長久以來給予外國人特權的做法,否則,所謂的“泱泱大國”風度隻會成為國人和外國人的笑柄。
擁有至為重要的大國魂
樹立成為強國的目標,或者雄心
理想之於一個人很重要,之於一個國家來說,同樣如此。沒有理想的國家,往往終其一生,滿足於蠅營狗苟,為熬而熬,為斂財而斂財。這樣的國家是沒有任何發展前景的。
目前,中國有一批這樣的精英和知識分子,曾經有過“胸懷祖國、放眼世界”,“世界革命的中心”等豪情和理想,但結果卻成了一場鬧劇兼悲劇,靈魂矮化、猥瑣化堂而皇之地成了“當代英雄”的特征,這些當然值得同情。
也許,中國當時的大國之夢,在方法、路徑、時機、具體目標上,乃至對於世界格局的認識上都存在著嚴重的問題,但是成為一個大國中的強國這一總體目標並沒有改變,也沒有錯。我們可以韜光養晦,可以蟄伏,但如果胸中沒有這樣一個遠大的理想,則實在有負於我們的天職。
擺脫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逆向種族主義”
逆向種族主義,是一種民族自虐、民族自殘的文明觀和曆史觀,20世紀80年代以來,盛行於掌握話語霸權的知識精英,為的是證明中華民族從原始祖先時起就是個劣等民族。本來就沒有事實根據和邏輯論證,隻不過是一些對國家和民族的怨懟情緒而已,雖然值得同情,但卻顯得狹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