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法國智慧(7)(1 / 3)

文學是人類靈魂的記錄,法國文學充分反映了法蘭西民族的內心世界。法蘭西民族崛起於中世紀,法國文學也由此發端,法國文學的第一個裏程碑是公元842年的《斯特拉斯堡盟約》。法國文學的發展,從中世紀的史詩、行吟詩人開始,曆經16世紀的文藝複興,17世紀的古典主義,18世紀的啟蒙運動,19世紀的各種文藝思潮,至20世紀,形成一座絢麗的文學花園。在曆史演進中,各時代的文學巨人,不僅激發出個人生命的智慧和火花,也充實了整個法蘭西民族生命的內涵與情趣。

法國文學是法國社會曆史發展的產物,它像一麵清晰的鏡子,形象而生動地反映了各曆史階段的社會現實。在藝術領域的革命中,受文化傳統以及外來文化影響,不斷創造出各種新文化,生產新流派,如文學領域的浪漫主義、批判現實主義、自然主義,美術領域的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印象主義。所有這些都曾給世界文學藝術以深刻的影響。在某種意義上,法國文學藝術可以說是世界文學藝術一係列重要思潮、流派的發源地。

拉伯雷和《巨人傳》

弗朗索瓦·拉伯雷(1494?-1553年)是歐洲文藝複興時期重要的人文主義作家之一。他出身於律師家庭,早年受僧侶教育,在僧院裏開始研讀古希臘文學和哲學。不久,他和畢代通信,到法國各地遊學,和散居各地的人文主義者討論問題。遊學時期,他有機會接近人民,增加了對社會的認識。他對數理、醫藥、考古、天文、植物等都作過鑽研。

1530年後,他在裏昂行醫,是法國最早研究解剖學的醫生之一。他不僅用醫藥減輕病人的痛苦,還寫些故事供他們消遣,他的文學創作就是這樣開始的。

長篇小說《巨人傳》共五部,1532年後陸續出版,被巴黎大學和法院宣布為禁書,拉伯雷先後到意大利和法國小城躲避。

《巨人傳》第一部的主人公是國王格朗古傑的兒子卡岡都亞。他生下來便會說話,喝一萬七千多匹母牛的奶,他的衣服用一萬二千多尺布製成。這種誇張的描寫是要說明人的力量是巨大的。卡岡都亞最初受中古經院教育的毒害,後來人文主義教育才把他解救出來。他到巴黎旅行,在實際生活中得到鍛煉。這時,他的國家受到鄰國國王畢可肖的侵略,他率領若望修士等擊退敵人。他建立德廉美修道院酬答若望的功勞。第二部的主人公是卡岡都亞的兒子龐大固埃。他一開始就受人文主義教育。祖孫三代巨人,一代比一代受到更好的教育,一代比一代幸福,反映了作者的人類不斷進步的思想。

第三部用很多篇幅討論巴汝奇要不要結婚的問題,在這裏作者對宗教迷信加以揭露和嘲笑。隨後龐大固埃、若望修士和巴汝奇等一起出發到世界各地尋找“神瓶”。第四、五兩部寫他們在旅行中遇到無數駭人聽聞的事。第四部的第五章到第八章寫巴汝奇和羊商鬥智的一段是書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饒有民間故事風味。第五部的諷刺比前四部更尖銳,對違反自然、抵製科學的教會勢力和危害人民的封建司法作了猛烈的抨擊。龐大固埃一行人走過許多地方後,終於找到了“神瓶”。“神瓶”給他們的答複是:“喝呀。”作者的意思是教人吸取人類的知識,以此來武裝自己。

拉伯雷在《巨人傳》第五部的序言裏談到他為誰寫作,他形象地說,他“要伺候石工,替石工燒火煮飯”。小說中的巨人在法國民間創作中早已存在。格朗古傑是15世紀一個民間笑劇中的人物,卡岡都亞的名字早已見於民間故事,龐大固埃曾經在中古時期的神秘劇裏出現過,他為人機警,喜歡惡作劇。《巨人傳》中穿插著一些民間故事,讚揚勞動人民的善良品質,歌頌他們的勇敢和智慧。

拉伯雷的巨人思想貫穿在整部作品中,體現在三個巨人形象上。他們一方麵食量過人,饕餮好酒,縱情享樂。作者以讚賞的口吻肯定他們的享樂人生觀,這是對僧侶主義和禁欲主義的嘲諷。另一方麵,他又把一些優良品質賦予他的巨人。格朗古傑愛和平,愛人民。他的國土被敵人侵略時,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統治地位,而是人民的利益。卡岡都亞對教會很不恭敬。巴黎聖母院是教會權威的象征,卡岡都亞卻把它的大鍾從鍾樓上取下來,作為馬鈴,使巴黎大學神學家們驚惶失措,亂成一團。他指出教會是是非叢生之地,修道生活是違背自然的。他主張人們自由發展,不受宗教教條的束縛。龐大固埃體現出文藝複興時期的好奇心理和創造精神,他遊曆冒險是為了探索宇宙的秘密,尋求真理。

這三個巨人的形象雖然表麵上荒誕不經,甚至不可思議,但實際上作者是把他們作為人的力量的象征來塑造的。16世紀的新興資產階級意識到,要解放被封建製度束縛了幾百年的生產力,人的力量的解放是首要問題。卡岡都亞和龐大固埃是知識淵博的人,是人文主義者拉伯雷的理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