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分中部城市崛起:如何挺起龍腰(7)(1 / 3)

武漢同樣當以此為鑒。作為中國的大陸中心,武漢具有成為中國服務業中心之一的潛力,特別是在發展物流業方麵,武漢有天然的優勢,其港口運輸業和金融業,也潛力巨大。但是,現代製造業一樣不可偏廢,武漢需要兼顧製造業與服務業,尤其要優先發展製造業,以跳出武漢重工業過重,而大眾工業受壓抑的困局。

雖然很多國內發達城市的第三產業的比重很高,如北京、上海、廣州的第三產業的比重基本都在60%左右。但是,武漢作為後發的中部地區的中心,並不適合第三產業的比例太高,相反,保持其第三產業的比重比沿海中心城市稍低,比全國平均水平稍高,才最符合現實。

武漢若真的是天命所歸,亦需耐心等待。

芝加哥在成為美國最大的交通中心之後,在上百年的時間內,仍然是美國的重要工業中心,隻是在最近幾十年,芝加哥才成為美國最大的互聯網中心、最大的光纖通信中心,實現了“高端崛起”。同時,在最近10年內,芝加哥的第三產業迅速崛起,其第三產業所提供的就業崗位逐步超過紐約,甚至在物流等局部領域,芝加哥的就業崗位數量已居全美榜首。

武漢應當效法芝加哥的崛起戰略,先實現傳統產業的繁榮,再謀求高端崛起;先成為製造業中心,再發展服務業。如此,方可厚積薄發,大器晚成。

迷失的洛陽:古都如何現代化

一座擁有邙山的城市,一定有著顯赫的過去;

一座擁有白馬寺的城市,一定有著漫長的故事;

一座擁有黃河與洛河的城市,一定是曾經呼風喚雨的要地;

一座擁有眾多古老石窟的城市,也一定擁有多種麵孔。

曾經的十三朝古都、老工業基地、黃河流域的重要城市、河南第二大城市、泛關中城市的重地……

沒有哪座城市,能夠像洛陽一樣,擁有如此多重的身份。正因為如此,洛陽的發展,就是一部未來時代百科全書,它將為我們解答一係列問題:

古都城市如何在新時代發展?

老工業基地如何煥發新的青春?

內陸城市如何後發先至?

副中心城市如何與中心城市競爭與協調?

而目前,洛陽的重新崛起,也就是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的過程。

洛陽的新老工業結構的協調問題、新城與老城的問題、縣域經濟與中心城區的同步問題、洛陽在中原城市群與關中城市群中的定位問題,這些都是困擾洛陽未來發展的重要問題。

洛陽,用問號開頭,是否能以驚歎號結尾?

青史幾行名姓,邙山無數荒丘。

自先秦至隋唐,數千年來,洛陽一直是中國的中心。邙山之上,帝王將相無數。

但是,自宋朝之後,洛陽逐漸失去了該地位,甚至都不再是河南省的中心。

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初期,洛陽才重新成為河南經濟的龍頭,彼時,洛陽的拖拉機享譽全國和各亞非拉兄弟國家,洛軸亦聲名遠播。

可惜,改革開放之後,隨著海洋時代的來臨,洛陽被逐漸遺忘在黃河古道旁。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洛陽被鄭州趕上之後,一直到今天,洛陽就從來沒有恢複其在河南省內的地位。就全國而言,洛陽已褪掉了其十三朝古都的成色,成為一個普通的地級城市。

洛陽的沉浮,固然有國家大勢的因素,不過,興亡有定,絕非天數。洛陽在改革開放之後,自身存在的種種戰略失誤,亦是導致其今日遲遲無法實現強勢崛起的重要因素。

第一節洛陽經濟結構需要三重轉型

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洛陽都是河南經濟的龍頭。

洛陽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在新中國成立後的“一五”計劃時期,全國156個工業重點項目有7個建在洛陽。洛陽石化總廠、洛陽第一拖拉機製造集團(簡稱“一拖”)、洛陽軸承集團(簡稱“洛軸”)、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信重工”)、洛陽銅加工集團(簡稱“洛銅”)、洛陽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洛玻”)等國內著名的大型企業,以及一大批其他工業企業,使洛陽獨步河南。

不過,20世紀90年代中期之後,洛陽形勢突變。當時,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已至深水區,一大批老工業基地,如東北的長春、中部的武漢,以及河南的洛陽等城市,受到國有企業大規模改革帶來的巨大衝擊,除幾個特大型國有企業外,其餘市屬國有企業紛紛關停。1997年,在全國虧損的6599家國有大中型企業中,洛陽就占了38家,洛陽的工業體係受到顛覆性打擊。此後,洛陽走過一段彎路,一度欲以旅遊興市;後來發現,工業不興盛,旅遊難以單兵突進;最後,洛陽又回歸到“工業立市”的道路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