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分中部城市崛起:如何挺起龍腰(9)(1 / 3)

第四節泛中原經濟區的樞紐

在中原城市群中處境尷尬的洛陽,完全可以將眼光投向更廣袤的空間。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所謂逐鹿中原中的中原,最初始的地方,就是故秦之地,亦即現在以西安和鹹陽為中心的關中。後來,曆朝曆代疆域擴大,中原方為今日河南之地,洛陽更一度成為世人眼中的“中國”。

如此,中原與關中,本來命同一線。正如洛陽與西安的興衰沉浮總是同步一樣,洛陽在未來,亦可以與西安一起,謀劃創立泛中原經濟區。

在中國曆史中,洛陽與西安,聯係非常密切,而且興廢同步,這顯示了曆史的吊詭之處。西周都西安,東周都洛陽;西漢都西安,東漢都洛陽。隋唐時期,隋煬帝一度以洛陽為中心,其大運河,即是以洛陽為龍頭。而在盛世大唐,西安與洛陽並稱兩京,甚至在武則天時期,洛陽一度成為“神都”。

彼時,洛陽是真正的天下的中心,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稱。洛陽與西安共進退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洛陽盆地地域狹小,不利於開疆拓土;而西安八百裏秦川,宜於發展,但位置偏西,交通不便。因此,隻有洛陽與西安互補,方可有進有退。

唐末,長安(今西安)被兵亂破壞,自此以後,不複為首都,而後的洛陽,也隨之衰落。而在宋朝遷都東京(今開封)之後,中國的首都,就一直東移,從東京到南京,再到北京。而此後,傳統的東西兩京西安與洛陽,便被遺忘在黃土高原之上了。

事實上,中國經濟版圖東移不僅是改革開放30年內的事,早在五代十國以來,中國的經濟中心已經東移,而都城東移,隻不過是經濟中心東移的結果。而現代內陸型大國,則有一種很奇特的發展曲線,即先是沿海區域發展,然後再達到全國發展的大致均衡。最典型的是美國,美國的發達,首先是東海岸靠近大西洋的一些州,其後,才逐步推進到全國,目前,美國各個州都已經基本達到發達水平。

同時,作為美國的中心,芝加哥等中心城市和區域,亦成為美國重要的經濟極。中國的區域發展曲線與美國非常類似,都是沿海區域先發展,然後是中西部的振興,最後,在未來時代,達到全國的相對均衡。由此可以預見,以西安和洛陽為中心的泛中原城市群,在未來的中國均衡時代,亦值得期待。

在現實語境中,洛陽與西安一起打造泛中原經濟區,亦存在很大合理性。西安是中國北方除北京之外的最大城市,是西北、蒙西南、晉西南、豫西地區的總部經濟所在地,是中國的創新中心和重要的裝備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是新歐亞大陸橋中國段和中國中西部地區的主城區。陝西的發展要注重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城市群的發展,現在的關中城市群以西安為中心,包括寶雞、鹹陽、渭南、銅川、商州等地級城市。

而洛陽,則是河南西部、山西南部、陝西東部的重鎮,不僅重工業發達,其新興製造業,在最近幾年亦是整個中原區域(包括河南、山西、陝西等省)的翹楚。

其實,在中原城市群中,河南的主要經濟重鎮亦多集中在西部,如此,洛陽作為河南的西部重鎮,聯合河南西部的三門峽、山西南部的臨汾,以及陝西的關中經濟圈,一起構築泛中原經濟區,似乎具有很大的現實可行性。

相對於中原城市群內的洛陽與鄭州爭雄,並且群龍無首的局麵,洛陽作為泛中原經濟區的東部龍頭城市,其優勢更為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