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分中部城市崛起:如何挺起龍腰(9)(2 / 3)

同時,即將打通的歐亞大陸橋亦將促使洛陽成為泛中原經濟區的重要龍頭城市。歐亞大陸橋指的是把歐洲和亞洲兩側的海上運輸線連接起來的便捷的鐵路運輸通道。歐亞大陸有兩座大陸橋:第一歐亞大陸橋是從俄羅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為起點通向歐洲各國,最後到荷蘭鹿特丹港的西伯利亞大陸橋;第二歐亞大陸橋是由中國隴海和蘭新鐵路與哈薩克斯坦鐵路接軌的新歐亞大陸橋。由於所經路線很大一部分是原“絲綢之路”,所以人們又稱之為現代“絲綢之路”,是目前連接亞歐大陸東西兩端最為便捷的通道。

新歐亞大陸橋東起我國黃海之濱的連雲港和日照等港群,向西經隴海線的(由東向西)連雲港、徐州、商丘、開封、鄭州、洛陽、三門峽、西安、寶雞、天水等站,蘭新線的(由東向西)蘭州、武威、金昌、張掖、清水、酒泉、嘉峪關、玉門鎮、柳園、哈密、鄯善、吐魯番、烏魯木齊等站,再向西經北疆鐵路到達地處我國邊境的阿拉山口,進入哈薩克斯坦,再經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最終西止荷蘭的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港。歐亞大陸橋是目前全球內陸經濟聯係的最重要通道,而位於中國國內的歐亞大陸橋部分,乃是中國中西部交通的核心要道。

在歐亞大陸橋中,洛陽至西安段,可謂是中心路段。該路段往東,是沿海區域,往西,是延綿數千裏的邊疆區。而在開封至鄭州,洛陽至西安,西安至寶雞一線中,洛陽亦可謂是中心城市,在未來的內陸經濟時代,洛陽又將重新成為中國中西交通的中心。

目前,關中城市群的國內生產總值占到陝西省的70%,人口總量占到全省的63%,而洛陽、三門峽以及其他豫西城市的國內生產總值,亦可占河南省的20%左右,未來的泛中原經濟區的國內生產總值,可以接近乃至超越武漢城市圈和中原城市群的國內生產總值,成為中國經濟的獨立一極。

第五節全國第二大古都為何文化產業凋零

洛陽是中國第二大古都城市,其名望僅次於西安。在中國曆史上,先後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洛陽是我國“七大古都”中建都最早、建都時間最長、曆經帝王最多的古都,同時,它還是道、儒、佛三教興盛之地。洛陽擁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不僅是河洛文化的核心地帶,亦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其文化資源得天獨厚,冠絕國內。但是,擁有如此燦爛文化積澱的古都洛陽,其文化產業卻仍很落後。

2009年,洛陽文化產業總產值為96億元,占比4%強,而國內其他古都城市,文化產業都已經成為重要支柱產業之一。2009年,北京文化產業的占比已經達到12.3%,西安文化產業的占比為5.5%,而杭州則為國內最高,達到12.6%。相對而言,洛陽文化產業的比重,在國內文化大市中,比例非常低,排名非常靠後。

而縱使是一些新興的工業城市中,亦出現一些文化產業發達的城市,如深圳,幾乎無文化積澱,但是,其文化產業比重卻接近7%。同樣,廈門和青島的文化產業比重亦達到7%。

文化產業的發達程度,是衡量國家和地區發達程度的重要標誌,目前,文化產業也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興行業。美國文化創意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是25%左右,日本是20%左右,歐洲在10%~15%之間。2009年,中國文化產業的增加值達到8400億元,占比2.5%左右。

洛陽坐擁如此雄厚的文化資源,卻沒有成為文化大市,是一種莫大的遺憾。昔日的燦爛,如何變為今日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