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種意義上說,洛陽的文化產業缺少三要素,即現代化、商業化、產業化。洛陽需要培養富有自身特點的龍頭文化企業和文化項目。
同為古都,杭州就可以為洛陽所借鑒。
杭州雖然也是南宋都城、著名古都,同時還有杭州西湖這個千年文物,但是杭州的文化產業並沒有停留在過去的燦爛之上,而是融入了現代潮流,在動漫、藝術等領域,杭州大展拳腳。目前,杭州擁有5個國家級動漫基地,動畫片產量居全國之首,中國國際動漫節被譽為“世界上規模最大、人氣最旺的動漫盛會”,並被加冕為“動漫之都”。
反觀洛陽,則更多是在“吃過去飯”,其文化產業的收入,更多來自傳統的風景旅遊點的門票收入。未來,洛陽亦需發展如動漫、新聞出版、文化創意等現代文化產業。
同時,洛陽的傳統文化資源亦需要現代化的商業模式,在這個方麵,杭州的宋城集團可以為洛陽所借鑒。
宋城集團將杭州的傳統與曆史濃縮為舞台劇《宋城千古情》,並獲得了中國舞蹈界最高專業獎項“荷花獎”。至今已有2200餘萬人次觀看過《宋城千古情》,該劇每年拉動220萬人次的夜遊市場,創造直接經濟效益15億元。
目前,洛陽成立了馬金鳳豫劇藝術演出公司,其龍頭產品《河洛風》和《十萬宮廷樂舞》嶄露頭角。在未來,該公司可以借鑒宋城模式,加大商業化運作,將傳統的文化資源與現代商業化運作結合起來,爭取在演出收入方麵獲得大的突破,打造成知名的文化演出品牌。
同樣,洛陽的文化資源急需產業化。洛陽的眾多古都遺址,以及龍門石窟、白馬寺等著名風景點,以及“三符”(河圖、洛書、八卦)、“三教”(儒、道、佛)、“三學”(經學、玄學、理學)、三彩(唐三彩)等傳統文化資源,都需要以產業化的模式,成立商業化的組織。
而洛陽的龍頭項目牡丹花會、河洛文化節等,需要走出洛陽,成為全國性的文化品牌。前幾年,連戰訪問大陸時,就稱自己是“河洛郎”,在未來,河洛文化節可以打造成為海外華人尋根問祖的重要品牌。
同時,洛陽應該有自己的文博會。作為全國著名的文物大市,洛陽的館藏文物量居全國地級市之首,而且有大量的文物流散於民間,通過文博會,可以彙聚洛陽的文化資源,形成文化資源的產業化和規模化。
更為重要的是,洛陽需要開放、包容的社會文化。作為河洛文化的源頭,洛陽更多的是一座內地城市。從人口構成方麵看,洛陽缺乏對外地人才的吸附能力,而一個城市的文化發達程度,卻在很大程度上往往與“容納異己”的能力息息相關。北京、深圳和杭州,都以開放、包容著稱,故其文化產業發達。北京容納了各種各樣的人才,在曾經一度流行的“畫家村”裏,很多當時的邊緣人士後來都成為國內名家,很多著名的歌手亦曾經在北京街頭的酒吧駐唱。杭州能夠成為動漫之都,也與其包容性有很大關係。正因為杭州的包容性,蔡誌忠、朱德庸等人才會來杭州定居。而深圳,更是廣泛容納三教九流。隻有擁有開放的胸襟氣度,方可成就文化產業的繁榮。而上海雖然為中國第一大經濟強市,但是由於其排外思想嚴重,社會並不開放,上海的文化產業也不發達,這一點,當使洛陽引以為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