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韶關全市生產總值達571.73億元,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33.7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例高達60.2%,而這些規模比較大的企業,多為國有重工業企業。2009年,韶關民營經濟增加值為261.05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45.7%,不足50%。
韶關經濟活力不足,其最大的原因,就在於過於以韶鋼、韶冶等大型國有企業為重,國有重工業的比重過大,一直以來擠占了韶關民營企業的生存空間。在政策、融資等方麵,韶關的民營企業缺少足夠的支持,致使民營經濟發展緩慢,占經濟總量的比例偏低,從而降低了韶關經濟整體的抗風險能力,導致了韶關產業結構的不平衡。
而韶關未來要增強經濟活力,需要作出兩個方麵的努力。
一是在內生性經濟方麵,適當進行國有企業改製。此前已經改製成功的韶關液壓件廠,目前已經成為國內同行業數一數二的品牌,其改製模式值得韶關其他國有企業借鑒。
而在未來韶關所要發展的本土高新科技產業領域,應發揮民營企業的作用,目前,這種趨勢也已出現。2009年,韶關有高新技術企業17家,其中民營高新技術企業10家,占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的比例為58.8%。
此外,得益於國家二級交通樞紐的地位,韶關的商貿必然成為未來一大經濟增長點;而在大眾消費領域,韶關需要培養更多的民營企業。事實上,2009年,韶關民營經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8.45%。
二是在外向型經濟領域,韶關無論是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還是引進外資,都需優先引進富有競爭力、市場化程度高的企業。目前,韶關與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合資經營汽車鋁箔,中金嶺南股份有限公司凡口鉛鋅礦收購了澳大利亞PEM公司50.1%的股權,這些都表明韶關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更大規模的經濟結構的調整,將在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的過程中完成。目前,比亞迪與韶關合作興建國內最大的試車市場,並開設汽車零部件業務,韶關宏大齒輪有限公司、韶關正星車輪有限公司與廣汽日野汽車有限公司的配套業務也即將展開。未來,韶關承接產業轉移的工業園區,如東莞(韶關)產業轉移園、東莞石龍(始興)產業轉移園、東莞東坑(樂昌)產業轉移園,在引進項目上,除引進“廣東現代產業500強”之外,恐怕還需要廣開門路,容許一般性的企業進駐,徹底改變韶關由重工企業、特大型企業控製命脈的局麵。
未來,韶關作為交通中心、物流中心和商貿中心的定位,將逐步中和國有重工業的占比,一個產業多元化的大都市韶關,更需要的是大眾消費產業而非傳統製造業。
湛江則是重化工業居絕對優勢地位。
2009年,湛江全市生產總值為1156.17億元,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464.75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44.26%;民營規模工業增加值達到137.82億元,對全市工業產值增長的貢獻率為45%。
湛江與韶關不同的是,湛江重化工業的主導力量都是外來大型央企和地方國有企業,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寶鋼等,它們在湛江的投資動輒數百億元。湛江的內生性經濟極度匱乏。
目前,湛江的第二產業主要集中在家電、飼料、農海產品加工等領域。這些行業的民營企業產值,占全部民營經濟增加值的44.9%。但是,相對外來大型國有企業,湛江的民營企業在工業體係中處於從屬地位,遊離在主流行業之外。
湛江民營經濟真正占據主導地位的,是在第三產業。2009年,湛江民營第三產業的增加值達到182.04億元,對全市第三產業產值增長的貢獻率達77%,創造了全市就業機會的80%。也許,這正是湛江作為西南出海口,以及港口城市的一個副作用。
如果湛江能夠成為與香港、新加坡鼎立的遏太平洋、北部灣、印度洋的港口城市,則第三產業的發展,有可能徹底改變湛江的經濟結構。目前,香港的服務業創造的產值就已占其經濟總量的80%以上,並且香港幾乎是民營企業的天下。
但是,湛江的港口城市地位,最主要還是受到大西南內陸區域以及北部灣諸國經濟發展程度的製約,命運在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