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產業轉移:中國的“中突西進”運動(4)(3 / 3)

而中山(河源)產業轉移工業園的合作模式,開創了廣東兩市合作之先河。它們在一開始就協議約定:雙方共同投資,5∶5分成,期限為10年。分成的“內容”均為企業繳納的統轉稅的所得稅。有了稅收保證,中山市政府就有了動力投入資金。

此外,中山(河源)轉移園2008年和2009年連續兩年被廣東省政府認定為“省示範性產業轉移工業園”,兩次競得5億元競爭性扶持資金,共獲得省產業轉移扶持資金10億元,幾乎相當於當年河源財政收入的一半。

產業轉移,對於湛江來說,形同再造。

目前,湛江共有廣州(湛江)產業轉移工業園、佛山順德(廉江)產業轉移工業園、深圳龍崗(吳川)產業轉移工業園等3個省級產業轉移園。同時,湛江還正在申請珠海金灣(官渡)和廣州黃埔(遂溪)產業轉移工業園。

湛江的產業轉移前沿,即在廣州(湛江)產業轉移工業園。廣州是全省經濟實力最強、產業優勢最突出、技術力量最雄厚的國際化大都市。湛江是粵西城鎮群的中心城市、國家南方億噸大港,交通發達,資源豐富。兩市本著“政府推動與市場導向相結合、優勢互補、利益共享、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聯手共建了廣州(湛江)產業轉移工業園。

廣州(湛江)產業轉移工業園由原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舊區和東海島新區合成,規劃麵積達38.18平方千米,橫跨湛江海灣,屬於國家級開發區。擁有深水良港的東海島,主要承接廣州的石化和鋼鐵產業,甚至可以說,是廣東省將廣州南沙港的部分石化產業,均分到了西部海港湛江。

廣州(湛江)產業轉移工業園目前已累計承接項目220個,總投資達1436億元。據統計,2009年,廣州(湛江)產業轉移工業園實現工業增加值63.8億元,占湛江工業增加值的18.3%。

而湛江的目標是,到2012年,產業轉移將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到2130億元,相當於再造一個工業湛江。

湛江產業轉移的“好大喜功”,將使湛江作為北部灣乃至東南亞中心工業城市的殿堂長久坍塌。

在國務院最近出台的《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湛江被列為未來的鋼鐵產業基地。而在廣州(湛江)產業轉移工業園的東海島上,由寶鋼投資的湛江鋼鐵項目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著。其總體規模將達2000萬噸,足以使湛江邁入中國十大鋼鐵基地之列。2011年建成投產後,每年可新增工業產值700億元,同時將帶動17大類200多個產業鏈項目的建設,吸引相關配套產業投資1000億元,產值超過1500億元,建成以鋼鐵產業為主導的現代先進製造業基地。屆時,鋼鐵及其配套產業的產值將占產業轉移工業園產值的70%以上,成為產業園的主導產業。

同樣落戶於東海島上的中科煉化等石化項目,其年產能亦達1000億元以上。在未來,鋼鐵和石化產業相加,將使東海島的產值超過2000億元,幾乎等於再造一個2009年的湛江。同時,這兩大產業可以給40多萬人創造就業機會,東海島新區將崛起為湛江的鋼鐵和石化之城。而湛江亦將成為擁有200多萬人口的特大型區域城市。

考察世界上發達的港口城市,無不是現代工業發達的城市。無論新加坡,還是香港,初期都是以工業起家,新加坡雖然是世界第三大煉油基地,臨海工業發達,但是,新加坡當年的崛起,卻是靠承接當時日本和歐美的電子產業,以製造業起家的。香港也是如此,雖然香港的臨港工業發達,但最初也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靠承接全球製造業的轉移起步,香港的精工製造、手表等,一度稱雄於全球。反是近十年,由於產業空心化,地產成為主業,因而導致了香港工業的衰落。

以製造業起家,等製造業發達之後,再逐步調整產業結構,以服務業為主,這是一切現代發達城市的必由之路,沒有捷徑,亦不可逃避。除非是像澳門、拉斯維加斯、巴拿馬等自由港,或者是有特殊的政策和戰略地位的城市。

僅以鋼鐵和石化等重工業,是無法拉動湛江的經濟的,如果湛江不能發展現代製造業,並且以本土現代製造業為主體,那麼它未來就不可能成為北部灣的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