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革命老區如何崛起(1)(2 / 3)

在2008年的全國貧困縣中,原鄂豫皖蘇區地域幾乎全部是貧困縣。湖北境內的英山縣、羅田縣、麻城市、紅安縣,河南境內的新縣、固始縣、商城縣、光山縣,安徽境內的霍山等,均為國家級貧困縣。

事實上,縱使在區域經濟發展最為均衡的美國,亦存在著地區間的差異。美國亦是先發展東北部,再發展西部和南部。雖然美國在20世紀30年代之後通過立法,加速了均衡發展,但是,事實上,直到今日,美國仍然存在著北部與西部、南部之間的差距。而在俄羅斯,其歐洲部分,遠比天寒地凍的遠東部分發達。

作為大國,中國同樣具有大國經濟的特征,區域的非均衡發展,乃是前期發展的必然。在缺少先天稟賦,同時國家戰略尚未進化到均衡發展時期的情況下,老區的落後,已經成為必然。

紅安之窮,似乎更多是一種先天宿命。

第二節小縣難酬大誌

在傳統的幾大蘇區,其策源地已基本完成了市的建製。例如,井岡山在2000年設市,湘鄂邊蘇區的洪湖在1988年設市,甚至延安在1972年即成為地級市。

而作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中心的紅安,長期以來,因為行政區劃的設置問題,在經濟發展中處於被動局麵。

就行政隸屬關係而言,紅安隸屬於黃岡市;而就其經濟聯係而言,卻與武漢聯係更為緊密。這種狀況,形成了紅安兩頭落空的尷尬局麵。

作為黃岡的一個縣城,在黃岡市的11個縣(區)中,紅安並無優勢可言。更多資源傾斜到了黃州和已經改市的麻城。在黃岡與省及國家的合作與投資中,項目很少落到紅安。僅就發電廠而言,黃岡的兩座發電廠,一座在黃州唐家渡,一座在麻城,特別是地處麻城的大別山火力發電廠,總投資近50億元,由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湖北襄穀電力開發公司、黃岡市投資公司、麻城市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共同出資建設。實際上,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的出資比例達93%,該火力發電廠基本上等於是中央援建,落戶麻城。僅稅收每年預計就可達2億多元,幾乎等於紅安財政收入的1/3。在目前黃岡的基礎工業以及交通建設中,紅安均被邊緣化。

相對而言,在延安近年來的發展中,很重要的一點,即是發展能源化工,光是大型石油企業,就有延長石油集團、中石油長慶油田公司等兩家公司落戶延安;同時,斥200億元巨資的乙烯項目,亦落戶延安。在2009年延安的國民生產總值中,工業增加值占80%以上,延安的國民生產總值基本都是靠這種大工業支撐。而這種來自大工業的支持,在紅安是不可想象的。作為一個縣級建製的城市,紅安很難獨立贏得國家性的大工業項目支持,而黃岡本地項目,亦如天女散花,落到紅安頭上的非常少。同為紅色老區,紅安與延安在行政地位設置上的區別,導致了兩地在經濟發展自主性上的巨大差異。

在中國現行的“諸侯經濟”和指令性經濟體製之下,紅安過低的行政建製,很容易使其經濟發展的自主性受到幹擾,最典型的事例就是紅安煙廠被兼並。紅安卷煙廠曾經是紅安的經濟支柱,其上繳的稅收幾近紅安財政收入的一半。紅安卷煙廠名下的“闖爺”蜚聲國內,為國內男性消費者衷情,“龍鄉”亦暢銷湖北各地。在煙草公司兼並戰中,紅安卷煙廠被直接關停,“闖爺”、“龍鄉”等不準再生產,一個本土龍頭企業,就此被扼殺。而被關停的原因,不是因為紅安卷煙廠的效益不好,而是因為湖北要組建煙草集團,武漢級別比紅安高,所以,效益較差的武煙集團,反過來兼並了效益好的紅安卷煙廠,令紅安失去了其支柱產業。而同為革命老區,井岡山因為被江西和中央特別關照,其煙廠合並之後,仍然可以生產自己的品牌。延安因為是地級市,煙廠亦被保留。

同樣,行政級別過低,使紅安在經濟發展政策方麵,獲得的便利條件也極其有限。在湖北全省的89個省級開發區中,黃岡占14個,其中,黃州、蘄春有3個,麻城和武穴有2個,而紅安隻有1個。相對於黃州、麻城在20世紀90年代即設立省級經濟開發區,紅安在黃岡市內不僅是泯然眾人,簡直就是處於後發劣勢。

在紅安曆史上,“下漢口”才是最重要的對外經濟聯係。自紅安前身黃安在明朝嘉靖年間立市以來,紅安人即有南下武漢經商的傳統,而在武漢城市圈中,整個黃岡亦身處其中。在未來,去“黃岡化”,徹底融入武漢經濟圈,才是紅安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