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革命老區如何崛起(2)(3 / 3)

第五節撤縣設市何時夢圓

多年以來,紅安一直難安。

在同為黃麻起義策源地的麻城撤縣設市之後,紅安一直欲步其後塵。關於紅安的行政區劃,曾經有過多種設想,其中最常見的兩種,即是紅安撤縣設市,或者把紅安作為一個區並入武漢。

紅安並入武漢,存在著雙重阻礙:其一是黃岡作為湖北一個經濟落後的地級市,本來就需要令人滿意的經濟總量,而紅安若被並入武漢,無異於黃岡再少了一個統計單位,這是黃岡不願意看到的局麵。在武漢與黃岡之間,恐難協調。此外,紅安與武漢難以合並的另外一個原因,更在於紅安並非武漢擴張的首選。若論經濟、交通聯係的緊密程度,武漢與東部的鄂州、大冶,西部的漢川更容易融合,紅安雖對武漢心向往之,武漢卻未必看重紅安。

同時,紅安北接河南的地理位置,亦使其成為武漢的一個區希望渺茫。武漢若兼並紅安,在版圖上將直接與河南接壤,而作為省會城市,一般都會與鄰省之間設置緩衝地帶,故武漢在作為湖北省會的情況下,不太可能兼並紅安。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即武漢將來升格為直轄市,屆時其必然會向北擴展,成為河南、湖北、安徽、江西、湖南之間的交界地帶。如同當下的重慶在四川之東一樣,取一省之邊合並,而非像北京與天津在河北那樣來個“黑虎掏心”。如此,不光是紅安,整個黃岡也許都將被收到武漢版圖之內,而紅安單獨作為武漢一個區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就目前而言,也許,紅安實現獨立設市的可能性更大。這種可能的實現,既要借助國家戰略的未來大勢,亦要借助紅安獨特的優勢。

最近幾年,省管縣的呼聲日高,全國亦有不少試點,紅安未來可先爭取成為湖北省的省管縣。紅安的地理位置,也使其成為省管縣的阻力變小。在黃岡的行政區劃設置中,紅安偏居西北角,如果成為省管縣或者獨立的市,對於黃岡本來的行政區劃影響比較小。這樣,在省管縣試行幾年之後,紅安可進一步謀求設市。

而紅安要獲得半獨立的地位,單靠經濟領先,估計難以實現。紅安更需要借助的,是其政治優勢和文化優勢。

在湖北,隨州能夠謀求設市,最後成為地級市,打的就不是經濟牌,而是文化牌。自1978年隨縣出土編鍾之後,隨州在1979年即撤縣設市,並在1983年成為湖北省的計劃單列市,受襄樊托管,在1994年成為省管市,最後在2000年成為地級市。

隨州能夠成為獨立的行政區,首要的當然是其出土了編鍾,成為楚文化的代表。此外,隨州的區位也不可忽視,隨州曾先後隸屬孝感和襄樊,在孝感之北,襄樊之東,如果隨州在襄樊的中部,估計獨立要難上加難。

因為編鍾出土而成為獨立行政區的隨州,可以成為紅安的榜樣。在未來,紅安可打老區牌。紅安不僅與麻城一起,是鄂豫皖蘇區的中心區,更是全國第一的將軍縣,這個政治資源一定要用足。紅安在黃岡西北一角的地理位置,亦是優勢。

在革命時代,紅安堪比井岡山和延安之後的第三大革命聖地。而由於受到張國燾的牽連,紅安作為紅四方麵軍的發源地與鄂豫皖蘇區的中心,其重要性被削弱,但是,紅安作為全國第一將軍縣,仍然是中國革命史上具有獨特意義的神奇土地。而在湖北,紅安在革命曆史中的地位更是獨一無二。因此,紅安借鑒井岡山的管理模式,應該具有比較大的可行性。

井岡山於1984年撤縣設市;2000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將原井岡山市與原寧岡縣合並組建成新的井岡山市,成為江西省的省管市;其後,在2005年7月成立井岡山管理局,亦屬省直管,而在井岡山市內的井岡山幹部學院,更屬中央直管。

紅色在中國革命史上的獨特價值,將使紅安成為獨立的省管區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