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中國區域大戰略的誤區(3)(2 / 3)

雖然河北也有一些像新奧集團、英利集團、長城汽車、以嶺藥業等一批擁有自主研發能力、占據行業高端的民營企業,但大多數企業的創新能力明顯不足。沒有出現大的品牌,河北省民營企業擁有的中國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數量,均不及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的一半。

更重要的是,河北一鋼獨大的現象,擠占了很多民營企業的生存空間。

在眾多的產業領域,深圳都誕生了中國最有競爭力的企業,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而這些企業都是民營企業,並非靠國家政策傾斜或者壟斷地位發家,而是在殘酷的競爭中百煉成鋼。它們具有強大的自我造血功能。

為什麼燦如晨星的最具競爭力企業都誕生在深圳?

深圳企業的競爭力,不僅體現在那些優秀的知名大企業上,更體現在無數具有競爭力的小企業上。作為民營經濟的集大成者,深圳是“山寨機”的發源地,而事實上,在很多行業山寨企業更富有活力。

深圳開放的競爭環境,使本土企業自由成長,深圳自主品牌達到5萬多個,成為中國的品牌之都。以一隅之地,就占了中國世界名牌數量的1/10,深圳遠遠超越國內其他城市。

如果說深圳這種市場經濟最發達的地方並無代表性的話,那河南的崛起,更可為京津冀借鑒。

河南省非公有企業已經接近200萬家,不僅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達到60%,居中部六省首位,而且還產生了上百個全國行業冠軍和十幾個世界級的大品牌。在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河南有天瑞集團有限公司、河南濟源鋼鐵、河南龍成集團有限公司、河南藍天集團、輔仁藥業等8家上榜。

以城市而論,河南民營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新鄉,其飛速崛起,即是拜民營經濟所賜。新鄉的民營經濟,2008年即達到了67%,而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更是達到77%。

新鄉采取鼓勵民營企業自主開發和技術創新,采取聯合承接、聯合設計、聯合製造等形式,加強與國際知名企業合作,促進企業盡早擁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和知名品牌,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同時,引導上規模的民營企業采取技術入股等多種形式,致力於打造民營企業集群。華蘭、新飛、金龍、科隆等一批創新能力較強的企業,開始崛起於全國。

在未來,也許內陸腹地的新鄉發展模式,將為眾多內地城市所仿效。

第六節中速時代,中國區域發展如何破局

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機中,中國是少數幾個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國家之一,也是唯一的強國。

2009年,我國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約為9%,而2007年、2008年、200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連續三年跌破10%,為改革開放以來的前所未有,這引起了廣泛的猜測:中國未來到底能否保持高速增長?中國經濟的高速時代是否徹底終結?

中國不可能永遠高速增長。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保持大約平均10%的年增長率。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種製度紅利,是國家從壟斷走向市場開放大幅度降低製度成本的必然。而這種飛躍,隻有在國家的重大變革的轉型期才會出現。

從近現代大國崛起的軌跡來說,一個國家的飛躍期不可能無限長久。全球曆史上,能夠如中國一樣保持30年左右高速增長的已屬罕見。

美國從內戰結束後的19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初期的崛起,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到60年代的所謂黃金時代,兩次持續繁榮期均不過二三十年。而英、法等國隻出現過一次“繁榮期”,日本和“亞洲四小龍”大約是3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