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黃大能回憶說:“他非常愛國,比一般的青年都愛國,我們在上海,他每天打聽戰爭的消息,打勝仗他非常高興,打敗仗他痛哭流涕。他戴著黑紗,一般不拿下來,而且他從不進租界地。”
身處十裏洋場的上海灘,黃炎培卻要求家裏生活用品隻能購買國貨,他認為,愛國必須以行動,不能隻是喊喊口號,有次他生病住院,女兒給他買了件棉毛衫送給他,他看了一眼,突然雷霆大怒,問女兒為什麼買洋貨送給他,結果女兒翻出裏麵的商標,告訴他說,這是國產的,他才息怒。
黃炎培的四個兒子都曾在國外留學,都在國外取得很優異的成績,但是,他們不約而同都回到了飽經戰亂的祖國,用所學知識,報效國家,沒有一個留在國外。
黃炎培有著超凡的政治智慧,在每次麵臨向左走,還是向右走的時候,他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1949年,國民黨政府已是日薄西山,垂死掙紮。此時的黃炎培已經決意跟著共產黨走,他的這種決定令蔣介石很惱火,他一直派特務監視著黃炎培的一舉一動,一直希望黃炎培能跟著他走,顯然他失望了。失望導致憤怒,就在上海解放前夕,蔣介石說話了:“絕不能放過黃炎培的二兒子。”特務們得令而行,把黃炎培的二兒子黃競武抓去了,目的還是想讓黃家屈服退讓,但黃競武寧死不屈,就在上海解放的前夕,他被特務打斷腿活埋了。黃競武成為黃家為國犧牲的第一人。這慘無人道的舉動,震驚國共兩黨,消息傳開,毛澤東仰天一歎,特派周恩來到黃家慰問。
沒人敢否認黃炎培的愛國之心,報國之誌,同樣也沒有人願承擔黃炎培為此所付出的代價。不論在什麼時代,愛國都是要付出和投入的,有精神、有物質、也會有流血犧牲。翻翻黃炎培的曆史,上麵的內容都能找到。
魯迅曾有詩說:
靈台無計逃神矢,
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薦軒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