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周建人的為官(1)(1 / 1)

二、周建人的為官

1888年,周建人生於浙江紹興。

紹興是江南名城,也是名人之城。從古代的大禹、王羲之、陸遊,到近代的秋瑾、蔡元培、周恩來。據統計,曆史上紹興共有文武進士2238名,文武狀元27名。民國以後有兩院院士53名,包括地理學家竺可楨,數學家陳建功,曆史學家範文瀾,經濟學家馬寅初,物理學家錢三強等等,當然,這些名人中,也包括我們要說的周建人,周氏三兄弟。

周建人出生時,正值滿清末期,周家在紹興已生根發展了700多年,是紹興的望族大戶,也是官紳世家,在當地頗有影響。

曆史上,周家官做的最大的人,是周建人的祖父周福清(字介孚)。他出身翰林,做過江西一個縣的知縣,後來又到北京當上了內閣中書,大概相當於今日的司局級幹部。隻是後來一件偶然的事,讓他身陷囹圄,差點掉了腦袋,從此,周家一蹶不振,陷入了穀底。

事情發生在1894年,此時的周福清按照清廷章程,正居家守喪。當時紹興府有馬、顧、陳、孫、章五姓大家,互為親友,這幾家想在這年的鄉試中,為自己的孩子弄個舉人名份,考慮到這些孩子學業不佳,他們就動了邪念,商議準備聯合起來,行賄主考官,希望走走後門,解決孩子的前程問題。也是該周家出事,那一年,到浙江監考的官員,恰好是周福清的朋友。幾家人得知這個消息後,就相約找到了周福清,請他出麵操辦此事。開始周福清不同意,一口回絕了,因為他知道這是犯法的事,幹不得。但他又抹不開麵子,經不住這幾個人的軟磨硬泡,最後隻好答應給主考官寫信“通關”,信寫好了,他鬼使神差地在照顧的名單後麵加上了自己的兒子周伯宜(即周建人的父親),也想借此為兒子謀個功名。

不料,事情的進展並沒有按照他們預想的那樣。對於此事,周建人的哥哥周作人曾有記錄:

“介孚公便到蘇州等候主考到來,見過一麵,隨即差遣‘跟班’將信送去。那時恰巧副主考正在主考船上談天,主考知趣得信不立即拆看,那跟班乃是鄉下人,等得急了,便在外邊叫喊,說銀信為什麼不給回條。這事情便戳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