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周建人的為官(2)(1 / 1)

本來是雙方默契的事,沒想到送信的家丁不懂事,大喊大叫要收據,監考官此時正和副主考在聊天,信放在桌上故意沒有打開,聽家丁這麼一喊,隻好當眾拆開信函,結果藏在裏麵的銀票露出來了,導致事情見光敗露。這還了得,竟然敢行賄監考官員,於是,周福清被判了“斬監候”,按照今天的法律就是死緩。這下舉家震驚,亂成一團。周建人的父親周伯宜隻好變賣家產,設法通關營救,這才使他免於一死。周福清在監獄坐了七年,生生地把一個充滿生機的家庭敗壞了。

周伯宜賣光家產,救出了父親,但是,他也心力交瘁,很快就去世了。

周家的敗落看似偶然,實則必然,那是一個時代的終結,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洎至近代,周伯宜的三個兒子陸續登上社會的大舞台,他們靠著天資和努力,漸漸地成為當時的活躍人物,領一時之風騷。周建人的兩個哥哥不僅成為新文化的領袖,而且還都曾入仕為官,魯迅曾在北洋政府教育部裏當過科長,周作人則在偽政權裏做過教育委員會的長官,當然這是不齒的。隻有周建人一直在從事編輯、教學工作,離官場遠遠的,他做的最大的官,就是家鄉小學校的校長。

然而,正所謂“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解放後,遠離官場的周建人仕途很順。他開始被高層看重,先後出任國家出版總署副署長、浙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高等教育部副部長等職。更於1958開始擔任浙江省省長,直到1967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才卸任。短暫沉寂後,他又連續擔任了第三、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位列國家領導人。

(前左起)周建人與許廣平、魯迅、(後左起)孫福熙、林語堂、孫伏園合影。(1927年攝於上海)

周建人官運亨通,是偶然也是必然。他的好友柯靈對他職務的變化,曾有過精彩的敘寫。他說:“到了楓林日晚,忽然因為積年的革命勞績,平步青雲,被送上權位的高層,‘霜葉紅於二月花’,……他無意追求權位,而權位送上門來。境況的變化有若天壤,隻有一樣絲毫未變,就是他的書生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