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周建人的為官(3)(1 / 1)

柯靈認為他本色是書生,如果這個定位準確的話,周建人要從一介書生,過渡到封疆大吏,這是個脫胎換骨的巨變,不啻於重生,因為書生意氣和官場厚黑是不相容的。

柯靈不幸而言中,周建人的為官之道的確是踉蹌蹣跚。

1958年,已經70歲的周建人被任命為浙江省省長,直到1967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他在浙江主政10年,這在當時,頗引人注目。在共和國的曆史上,像省長這樣的封疆大吏,大都是從戰火和硝煙中走過來的老革命,雖然周建人也是共產黨員,但他的身份是保密的,他的公開身份還是民主人士。由一個民主人士出任一個大省的正職,他恐怕是唯一。

據說周建人幾次懇辭不就,說:“我不會做”,但最終還是服從了組織的決定。

自古聖賢多寂寞,“我不會做”,這可能是周建人的心裏話,因為為官有道,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官場上遊刃有餘。為官之道,一在律己,二在律人。

律己就是要管住自己和家人,為政清廉。這方麵周建人堪稱表率。他出任省長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搬家,把家搬到杭州。按照規定,他並非一定要這麼做,完全可以在北京留一套房子。現在,連許多鄉鎮幹部都是“走讀”,即工作在甲地,家在乙地,兩地行走。但周建人執意要搬,一定要把北京的房子退掉,否則他心不安,好像占了公家的便宜。同時,他還執意做了另外一件事,就是讓夫人王蘊如辭職,隨他到杭州。其時,王蘊如在高教部工作,不辭職,隨丈夫一起到杭州照顧他的起居,也是符合當時政策的。退一萬步講,即使政策不允,稍稍變通,或調轉一下夫人的工作也是可行的,完全不必要辭職。但周建人力主辭職。結果,王蘊如從此便失去了公職,成了一個家庭婦女,沒有任何待遇,連退休金也沒有。

1984年周建人去世後,按照規定,國家每月給王蘊如100元的補助,聊補生活之需。這在國家領導人的親屬中恐怕也是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