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秘的周氏三姐妹(3)(1 / 1)

周曄育有3個兒子,大兒子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做校對。二兒子在北京,原來在鐵路上工作,後因病在家休息。三兒子則過繼給了妹妹周蕖、顧明遠夫婦。

說來也怪,周建人對子女的教育很是放得開,他基本上采取的是無為而教,從不幹涉女兒學習和擇業。

三個女兒中,二女兒周瑾選擇的是學醫,她就讀於上海中山醫學院,1948年,她中斷學業隨父親一起離開上海。到北京後,和姐姐一樣,她選擇了參軍,分到了解放軍衛生部。1954年,也被選送到蘇聯留學,主攻化學製藥專業,歸國後分配到了藥物研究所,後擔任了藥物研究所的黨委書記。

因為工作在部隊,又從事的化學製藥工作,周瑾很少拋頭露麵。她的丈夫金經得,也是軍人。他們兩人是上海醫科大學的同學。金經得畢業後即參軍,曾在空軍司令劉亞樓身邊擔任過一段時間保健醫生,後任空軍總醫院內科主任、空軍司令部門診主任等。

周建人家人合影。

可能是受藥物和放射性的影響,周瑾離休後身體一直不好,後因患上紅斑狼瘡,於2001年去世。她有一兒一女,如今都在美國,一個在大學裏教書,一個是眼科醫生。

小女兒周蕖也是隨父親一道去的西柏坡,當時她正讀高中一年級,在西柏坡她本應接著讀書,但時任統戰部長的李維漢說,馬上就解放了,你就別在這裏上了,等到了北平再去上學吧。這樣,周蕖就沒有在西柏坡讀上書,而這一陰差陽錯的安排,直接導致了後麵一係列的不同。按照中央規定,在解放區讀書,就算參加了革命,就開始計算工作年限。於是乎,她參加革命的時間就被延後了,這樣,她就隻能算是退休,而不是離休老幹部。

陰差陽錯的事後麵還有,高中畢業後,周蕖報考了清華大學,當時可填報三個專業,她首選了經濟和氣象專業,第三個專業她有些猶豫,看到女兒拿不定主意,周建人提出:還是學生物吧。

然而,就在周蕖拿到清華大學經濟專業的錄取書不久,國內開始大規模選派到蘇聯的留學生,每個部門都分有名額,出版總署派不出人去,就把周蕖選上了。這樣,她隻有放棄清華的學業,轉赴蘇聯。

到蘇聯後,陰差陽錯的事又落在了周蕖的頭上,因為是出版總署派出來的,蘇聯方麵就安排她去莫斯科印刷學院學習印刷專業。學了半年後才發現,蘇聯的印刷專業跟中國的不對口,於是,她就想到了換專業,征求周建人的意見,他還是說:“你去當教師吧,女孩子當教師最好了。”一句話,周蕖又轉到了莫斯科列寧師範學院教育係,開始學習幼兒學前教育專業,同在這所學校教育係的共有四個中國留學生,其中一個叫顧明遠,後來成了她的丈夫,還有一個叫朱敏,是朱德元帥的女兒。

回國後,周蕖繼承了父親的教師職業,被分配到北京師範大學,從事幼兒教育教學和研究,後來又轉為研究比較教育,從普通教師到教授,她一幹就是4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