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蕖這樣講:“從杭州我偷偷去看了一下,在魯迅紀念館住了2天。”
我問道:“紀念館的同誌知道你是誰嗎?”
周蕖說:“那當然了。我父親在世的時候,紀念館的人經常到北京來,我們在北京也見過麵。那時紀念館的副館長還是張貴,就是魯迅小說裏閏土的孫子。現在魯迅紀念館是誰在我們都不知道,也和他們沒有什麼關係了。”
我問:“回家的感覺怎麼樣?”
周蕖:“我們去也不是回老家的,就是去看看吧。解放以後沒怎麼去過,對魯迅紀念館印象不深,這次順便就去看看。我大姐去過幾次,其他的就確實沒有什麼關係了,現在就完全沒有關係了。”
聽得出,紹興的人事在她的心中隻留下一些模糊的記憶。
周蕖對父親一生自學的精神非常佩服,不過,在周蕖的印象裏,父親很少和她們聊天,也很少談及自己的過去。對於幾個女兒的學習,也沒有任何要求。
周蕖說:“我就記得小時候,他教我寫毛筆字,但是我不愛學,他也就算了。你什麼做得不對啦,或給我們提怎麼怎麼的,沒有。”
周蕖自己總結說:“總體上說,他反對那種父母家長式的統治,他一貫追求平等、自由、民主,所以他認為家裏也應當顯示民主的作風,你的行為不是太出格的話,他就不給你提什麼意見。家裏頭顯得很平等,我們也都能夠瞎說八道,沒有父道尊嚴的要求在裏頭。”
對學習沒有要求,但對做人卻有明確的標準。周建人對孩子們的唯一要求是生活上要刻苦,能吃苦。他說:“做人應當能吃冷飯、喝涼水。”
在中國有句老話,窮養兒子富養女。說的是養兒不能太嬌慣,要讓其能吃得苦。養女則要多照顧,不要使其早受生活之累。這個規矩,在周建人那裏好像行不通。
周蕖說:“我要是回家晚了,飯菜都涼了,他就不允許給我們熱飯菜,這種他都不讓。所以我就很隨便,吃冷的,喝涼的,都不怕。”
對於父親這種教育方式,周蕖沒有什麼別扭,她特別提到:“我很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