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魯迅——審慎的距離(2)(1 / 1)

團中央派來的人一下愣住了,他們認為這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怎麼周蕖是這個態度。這讓他們很生氣,於是生硬地說:“我們就要你去講,你為什麼不去?”

這下更惹惱了周蕖,她一扭臉:“我有自己的工作,我不想以此為生。”

話不投機,那人氣得站起來轉身就走了。

“太沒意思了,當時工宣隊也沒拿我怎麼樣。我們家基本上是這個性格,這是天生的,幾個姐姐也是這樣的,不這樣不行。”周蕖這樣解釋。

我問:“這兩個伯伯對你生活有什麼影響嗎?”

周蕖答得很幹脆:“沒有。”

我問:“你對他們的作品有什麼評價嗎?”

周蕖答說:“沒有!我對魯迅沒有研究,沒有評價。當然我還是很佩服他的,他在那種環境下很堅強的。”

周蕖指著顧明遠說:“他研究魯迅比我多,我不研究。可能當時研究魯迅問題不大,研究別的都有問題。”

周蕖說顧明遠對魯迅有研究,指的是顧明遠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讀了《魯迅全集》後,與人合作寫了一本《魯迅的教育思想和實踐》,這本書寫作於上世紀70年代後期,1981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年這本書再版,並出了日文版。這是顧明遠唯一一部與魯迅有關的專著。

我說:“你是魯迅的侄女,完全可以談談魯迅的作品啊?”

周蕖認真地回答:“不行。不能從家屬的觀點來看問題。魯迅死的時候我才四歲,所以沒有什麼印象。我大姐當時也不是年紀很大,但是她對文學方麵有興趣,所以她寫過幾本魯迅的書。我沒有這方麵的基因,我也不搞文學,也沒看過他的什麼書。對他也沒什麼研究。”

“不能從家屬的觀點來看問題”,這是我聽到的最精彩的解釋語言,也是對魯迅研究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