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的秘書戴季陶(3)(1 / 1)

武昌起義在清軍的反撲下失利,漢口被清兵燒成一片火海,這使戴季陶認識到革命的殘酷與艱難。他沒有退縮,他決定到當時革命的中心上海去。在上海,他積極協助革命黨人陳其美、李平書、李燮和多方奔走,聯絡同盟會、光複會、商團、學生軍等革命力量,積極籌備起義。戴季陶同陳其美冒死到上海警察廳與廳長談判,向他宣講了革命形勢,勸其對起義予以支持或至少保持中立,使得廳長考慮到形勢的嚴峻及個人的利害,答應保持中立,並通知各分局維持治安。

11月3日,起義爆發,陳其美、戴季陶等親率起義部隊進攻上海軍事要地--江南製造局。戴季陶試圖說服守軍投降,便與王一亭帶領幾名革命軍戰士到製造局的大門前,勸說守門的士兵將門打開,但守門士兵不同意,並示意樓上有大批清兵防守。戴季陶一看敵兵設置了排炮、水壓機關槍、小鋼炮等重武器,這說明隻有武力解決了。陳、戴二人親率200多人的敢死隊發起猛攻,清兵倚仗厚重的鐵門和高高的圍牆固守,雙方僵持不下。陳其美想到李平書是製造局會辦,便同他去與總辦張士珩交涉,但談判破裂,陳其美被扣。

午夜,李燮和、戴季陶、鈕永健帶領3000多革命軍向江南製造局再次發起猛攻,戴季陶帶領敢死隊和南京陸軍學校前來參戰的學生,悄悄來到西邊圍牆下,將牆角挖開一個洞,爆破人員將四個炸藥包捆綁在一起,將圍牆炸開了一個大缺口,大家呼喊著順缺口衝了進去,在堆放槍炮材料的地方放起火來。此時革命軍的大炮也將大樓轟塌一角,戰士們潮水般地衝進去。製造局總辦見大事不好急忙逃走,大家將陳其美救了出來。第二天9時,起義隊伍占領製造局,這標誌著光複上海的勝利。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戴季陶認為江南的革命已經成功,應將革命重點放在北方。恰在此時,東北的起義被清東三省總督趙爾巽、軍閥張作霖鎮壓下去。革命軍首領藍天蔚逃到上海,尋求支持。上海軍政府讓戴季陶負責接待。戴季陶了解情況後電請南京政府任命藍天蔚為關外大都督,藍接命後任命戴季陶為交通部長,負責聯絡各方麵的革命力量舉事。

1912年1月中旬,藍天蔚、戴季陶、商震乘海容、海珍、南珍三艘軍艦,另備商船三艘,載北伐軍進軍東北。上海陳其美支援的一大批軍火由滬軍將領劉基炎由海上押運,劉妄圖將軍火據為己有,以擴充個人勢力。戴季陶聞訊,將劉基炎誘騙到海容艦上,戴季陶與彭漢懷用手槍逼住劉基炎,令其交出軍火,劉被迫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