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的秘書戴季陶(4)(1 / 1)

北伐軍在遼東半島尖山口登陸後,相繼攻克了瓦房店、莊河、鐵嶺、開原。正節節勝利之時,南京臨時政府與袁世凱達成協議,由袁任總統,清帝退位。袁世凱取消了關外都督府,迫使藍天蔚出洋,派親信曲同豐將革命軍改編,戴季陶自然也是無事可做,於是來到上海與周潔共同創辦《民權報》,他出任主筆。針對袁世凱的竊國大盜行徑,戴季陶發文予以揭露。他在《今日之政治觀》、《國家與社會》等文章中寫道:“今日之政爭亦急矣,所以造成此現象者,袁氏實不能謝責??袁世凱之行為,假共和之名,而擁兵以行專製者也。”按照南北協議,首都定在革命勢力較強的南京,但袁世凱導演曹錕北京兵變,不肯南下。戴季陶尖銳指出這是“袁氏之欺國民者,欺中國人耳”。對袁世凱的複辟行為,戴季陶抨擊道:“袁氏欲帝製自為也久矣!”

戴季陶的文章揭露了袁世凱的本質,人們無不拍手稱快。周恩來1946年同李勃曼談個人經曆時曾說:“戴季陶出了《民權報》,寫了激烈的文章攻擊袁世凱。我從它的創刊號讀起,直到這個刊物被當時的統治者袁世凱查封為止。”

惱羞成怒的袁世凱勾結巡捕房在5月22日將戴季陶抓起來,戴這時才明白“百萬錦繡文章,終不如一支毛瑟”。在庭審時,留學日本學法律的戴季陶將法官駁得啞口無言,常引起旁聽席上陣陣的嘲笑聲,搞得法官狼狽不堪。後戴季陶由張靜江出麵保釋出獄。

(二)孫中山秘書

戴季陶因《天鐸報》文字獄風波流亡到檳榔嶼時,孫中山先生雖不在該島,但他妻子盧慕貞與孩子們還住在該島。孩子們需要一位國文教師,經雷鐵崖介紹,戴季陶受聘成為孫中山的兩個女兒--15歲的孫琰與14歲的孫琬的國文教師。他們每天跟戴學習兩小時,全家人對這位博學的老師印象都很好。孫中山當然了解到這個情況,這成為孫信任戴季陶的緣由之一。

武昌起義後,1911年12月25日孫中山由海外回滬。12月29日,上海同盟會總部開會歡迎中山先生,戴季陶作為同盟會員與新聞記者參加了這項活動。戴在會前與孫中山作了短暫的交談。孫中山在問詢中知道他就是名聞遐邇的戴季陶,並曾擔任過自己女兒的家庭教師時很高興。這是二人第一次直接接觸。

後來盧慕貞領著女兒從南洋到南京與任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團聚,戴季陶因這層關係便常去孫中山寓所,向中山先生請教,孫中山也進一步了解了戴季陶其人,兩人關係日益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