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李如鬆進抵安州。
正月初二,李如鬆進抵肅川。小西行長家臣竹內吉兵衛等人在順安被明軍擒斬。
正月初五,李如鬆抵達平壤城下。
正月初七,明軍開始進攻平壤,小西行長趁夜逃跑,
正月初八,明軍收複平壤。小西行長率殘部南逃到鳳山。
正月初九,小西行長逃到龍泉山城。
正月十二,小西行長逃到白川。加藤清正自吉州收兵南撤。
正月十四,小西行長逃到開城。
正月十六,小西行長退到長坡。
正月十七,小西行長退入王京。
正月二十,李如柏收複開城。
正月二十四,李如鬆進抵開城,商議攻打王京之策。
正月二十七,碧蹄館遭遇戰。
正月二十八,李如鬆渡臨津江退往東坡。
正月三十,李如鬆退入開城。
二月初五,宋應昌遣馮仲纓在安邊與加藤清正會談。
二月十二,朝鮮將領權慄取得幸州大捷。
二月十三,王京日軍在漢江架起浮橋,準備退逃。
二月十八,李如鬆退往平壤。
二月二十九,明神宗頒旨慰勞東征明軍。加藤清正等部自鹹鏡北道退入王京。
四月初七,李如鬆進抵開城。
四月初九,沈惟敬、小西行長會於龍山。
四月十九,侵朝日軍退出王京。李如鬆自開城進至東坡。
四月二十,李如鬆進入王京。
四月二十九,加藤清正等退到尚州。
五月初二,李如鬆自王京南下。日軍先頭退入釜山。
五月初九,小西行長同明使謝用梓、徐一貫到達釜山。
五月十五,明軍收複大丘府。
五月十六,李如鬆進抵聞慶,不久歸還王京。小西行長同明使到達名護屋。
五月二十一,豐臣秀吉部署進攻晉州。
五月二十三,豐臣秀吉在名護屋會見明使謝用梓、徐一貫。
六月初二,小西行長在釜山放回被俘的朝鮮兩位王子。
六月十四,日軍主力自昌原向鹹安進犯。
六月十五,日軍先頭進入鹹安。
六月十八,日軍攻陷宜寧。
六月二十一,日軍開始大舉進攻晉州。
六月二十八,謝用梓、徐一貫自日本歸。
六月二十九,日軍攻陷晉州,隨即屠殺六萬朝鮮人。史稱第二次晉州之戰。
七月初八,日本講和使內藤如安(小西飛)同沈惟敬到達王京。
七月十五,李舜臣水師營移往閑山島。
七月二十八,豐臣秀吉規定朝鮮沿海築城及守兵數量。
八月初四,豐臣秀吉次子秀賴出生。
八月初六,豐臣秀吉下令侵朝日軍各部蓄積兵器、備品。
八月初八,明軍三萬餘人開始撤出王京。
八月二十六,豐臣秀吉自名護屋返回大阪。
九月初三,東征明軍主力渡過鴨綠江回國。
九月二十五,明神宗敕諭朝鮮國王李昖。
十月初三,明軍主力退入山海關內。
十月初四,李昖還歸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