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代序斑斑血淚祭山河(2 / 2)

枟大清血地枠的初稿約18萬字,二稿為30萬字,三稿為45萬字。我是這部作品的最初讀者之一。

有關單位非常關心馮飛的這部作品,當三稿完成後,專門邀請各方專家二十餘人為這部作品診斷得失。大家一致認為枟大清血地枠寫得大氣磅礴又回腸蕩氣,是第一部由貴州作家寫貴州曆史情事的長篇小說,讀後給人留下一種曆史性的震撼和深沉的認知愉悅。專家們也談到作品在結構和描寫上的一些不足。馮飛據此又對作品做了較大修改。目前呈現在讀者麵前的,是枟大清血地枠的第四稿。

果真是“十年辛苦不尋常”!

枟大清血地枠的主線和副線展列的人物,幾乎全以悲劇結局告終。馮飛自己認為“透視曆史,一場外交紛爭撲朔迷離演繹荒唐。

俯瞰命運,一代鐵血男兒文韜武略魚死網破”,這是人物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這些文韜武略雖然魚死網破了,但並沒有落下“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幹淨”。當年趙國澍興修的青岩古城,如今成了國家級的風景名勝區。趙國澍的兒子趙以炯於光緒年間獨魁天下,成為貴州曆史上的第一個狀元。而田興恕的家鄉湖南鳳凰縣,至今仍將他的故居和沈從文、熊希齡等名人的故居同樣保存,供後人瞻仰。

這位二十三歲就當上貴州巡撫的湘西漢子,因發起“貴陽教案”而聞名全國,關於他的功過是非,著實值得我們這些後人細細探究。

馮飛是土生土長的黔北作家。曾經有過數年的軍旅生涯。黔北是貴州湧現作家最多的地區,如蹇先艾、壽生、石果、何士光、李寬定、石定、趙劍平等人,都來自黔北。但黔北乃至貴州的長篇小說,在全國卻相對滯後,從建國到“文革”結束,有整整三十年,貴州隻出過一部長篇小說,新時期以來,貴州長篇小說發展迅猛,但多為現實題材。操持曆史題材而又成績斐然的青年作家,馮飛應係貴州第一人。

枟大清血地枠中的主要人物和重大事件,都是有史實依據的,特別是對“貴陽教案”的把握,史誌部門的專家和宗教界的權威人士做過對照,認為是忠於曆史而且是經得起政策檢驗的。也許這種忠實會相對削弱,甚至傷害作品的藝術價值,但卻使枟大清血地枠避免了小說之外的一些疑慮或紛爭。

(作者係貴州中國現當代文學學會會長、省管專家、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