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六表叔離開了趙家。以後再也沒來過青岩堡。先前那些找麻煩的人,更沒有再提債務或田土的事。
趙氏田產,東一丘西一塊的,在青岩堡周圍各個村寨零散分布著。估產、收租既耽誤時間又花費人力。再則,隨著大清王朝國勢的衰頹,農產品連年垮價,經營莊稼根本不劃算,貴陽附近,破產的地主越來越多。趙國澍和母親商量後,把離家太遠或者不連片的田土,用低廉價格賣給了老佃戶們。接著,他集中財力,在東門旁開了一家貨棧,專門經營糧食、菜油和鹽巴。老佃戶們高興得像占了多大的便宜,而趙國澍則因甩掉了包袱而備感輕鬆,他的糧油買賣也越來越紅火。
忙忙碌碌間已是道光三十年(1850年)的夏天了,病榻上的母親,始終把兒女的終身大事掛在嘴上。為了寬慰老人,趙國澍陸續給兩個妹妹操辦了婚事。24歲的趙國澍與同齡人相比,明顯地蒼老了好多。不過,他當家理財的技巧也越來越嫻熟。趙府的收入雖說不上日進鬥金,倒也相對穩定。閑暇之餘,他又有了讀書的興致。
趙府書房,在後院西廂房的前庭,那裏比較安靜,下人很少進去打擾,而且光線很充足。趙國澍找出以前的書本,整天在書房裏潛心自修。除枟論語枠枟孟子枠枟大學枠枟中庸枠及枟易枠枟禮枠枟詩枠枟書枠枟春秋枠之類必修課目,他對枟六韜枠枟三略枠枟孫子兵法枠等兵家著述也略有涉獵。他製作了一個巴掌寬的小冊子,專門記載自修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每次去貴陽送貨或采買,他就主動上門求教於“貴山書院”的師友或其他同道。這樣,趙國澍便與張琚、莫友芝、楊文照、黃彭年等省中名流有了交遊。通過與張、莫、楊、黃的交往,趙國澍增長了不少見識。吟詩出對、唱酬應和間,日月更迭。幸福的時光悠忽而過!
趙國澍心裏不時湧起重回書院,精進學業的念頭。不過,他同時也清楚:這個家離不開他!他隻能把科甲及第、光宗耀祖的希望寄托在國霖身上。哪知,這屬龍的弟弟,天生就不是讀書的料子!
無論趙國澍怎麼苦口婆心地勸解,國霖都不願去廣順讀州學。
國霖單單對刀、槍、劍、戟感興趣。
俗話說,窮怕生病富怕匪。
趙氏也躲不開這個規律,更何況祖上本來就出身軍門,尚武精神在後人中代代相襲百年不衰。趙府長期都供養了一至二名武師,專門給趙家的人教授武術。所以,這家人無論老爺、少爺還是家丁,個個都會兩手拳腳功夫。
那些武師在趙府的地位和待遇都很優厚,儼然是半個主人,卻比主人悠閑,因為他們無須為經營的得失或田產的豐歉而發愁。為了長期享受這種舒適生活,在傳授武藝時,武師們往往教一半、藏一半,好讓東家與之永久保持聘任關係。但這些板眼,趙國澍是老早就看穿了的。他當家後,找些托詞,給了武師一些錢,把他們禮禮貌貌地辭退了。接著,趙國澍派國霖去了一趟廣州,買來兩枝“毛瑟”步槍放在家裏。這兩枝高價買來的洋槍,雖說幾年都未向誰開火,但是,它卻震住了青岩堡一方歹人。因為,好多人一聽說趙家有“毛瑟槍”,心裏就虛火。
原先,青岩的五個塘兵堪稱古鎮一害。這夥塘兵隸屬提標定廣協。平日裏,他們怙吃霸賒酗酒撒潑、欺男霸女痞氣十足,動不動就把古鎮鬧得雞飛狗跳。此外,他們還時常和黑道相互勾結,聯手使壞下絆子、吃黑錢。自從趙府買了洋槍後,塘兵們漸漸收斂了許多。街坊地鄰議論起這事,都禁不住感歎:“看不出看不出!趙府這少東家,比他老輩人還糟凶(厲害)啊。這錢,花得值啊!”
4.田興恕的右手被匕首釘到了大門上
卻說這道光末年,正當年輕的縉紳趙國澍躊躇滿誌地忙於家計的時候,在湖南鎮筸廳(今鳳凰縣)廳城裏,一個十三歲的少年,正因家境貧寒而流落街頭。
田興恕生於道光十六年(1836年)。
田興恕家中共有兄妹五人。家裏太窮,生病沒錢治,大哥、三哥都夭折。存活下來的隻有一個姐姐和興勝、興恕哥倆。興勝是老二,興恕是老五——湖南話叫“滿崽”。為了口,從十歲起,田興恕就開始外出謀生。最初,他去了一個采石場學石匠手藝。師傅姓唐,他長著五短身材,那鞋底般厚實的大嘴皮上,還懸著一個紅彤彤的蒜頭鼻子。人稱“唐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