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尾聲(1 / 2)

同治三年,田興恕二十七歲。

這年五月二十六日,湖南巡撫惲世臨接旨:“著惲世臨指派專員,迅即將原貴州提督田興恕提解四川成都交付駱秉章,此事不得有稍事逗留,再有遲延。”

五月三十日,惲世臨的一位幕僚風塵仆仆趕到湘西。在鎮筸廳城東門附近的田興恕家中,惲世臨的幕僚說話時小心翼翼,盡量選擇最恭敬的語言,向田興恕委婉轉達了朝廷的旨意。這時,恰逢田興恕的槍傷複發,渾身疼痛難忍,不得不安臥床榻,服藥調養將息。

眼下的景況別說是“提解成都”,他連門都出不了啊……

但是,田興恕清楚那句老話:君命難違!更何況,為了保住他一個人的性命,從慈禧太後、恭親王奕到眾多的朝中大臣,還有當朝權傾一時、號稱“中流砥柱”的駱秉章、左宗棠、惲世臨等封疆大吏,已經做了最大的努力!

想到這裏,他吃力地爬了起來。

田興恕一手扶住腰椎,一手撐按床沿,小心地僵著身子去將就腳邊的布鞋。一旁的解官見此情形,連忙機靈地俯身拾了布鞋,恭恭敬敬地給田興恕穿上……

六月初一日,田興恕被一百名兵勇押解著自鎮筸出發,晝夜兼程趕赴四川。

從鎮筸廳到成都府,共計有兩千多裏的路程。沿途要經過貴州鬆桃、沿河、正安和四川的秀山、武隆、重慶等十餘座州、廳、府、縣,道途的艱辛可想而知。所以,在錢登選身上,除了背著他自己的書,還挎著一個飯甑大小的楠竹筒。那裏麵盛著的,是他專門為田興恕連夜熬製好的湯藥。

押解田興恕的兵勇,一隊在前,一隊在後,把田興恕、錢登選二人夾在隊伍中間。

在湘、黔、川三省交界處的秀山縣境內,有個幽深的峽穀名叫“褲腰帶”。六月初四日下午,田興恕一行來到了這個地方。對他來說,今日在這裏算是故地重遊。因為鹹豐八年至同治二年,他為追擊石達開、曾廣依他們,曾數次經過這裏。

確切地說,“褲腰帶”是一條路,是山穀間獨進獨出的羊腸小路。

這裏山高穀深,陰暗潮濕。山頂上荒草茂密而虎狼絕跡,常年寂靜得隻有蟲鳴鳥叫。山穀中,兩麵絕壁雖說是朝夕相處互為照應,卻又各自獨立,彼此之間都殊無攀援或牽扯。而在這絕壁傲岸、亂石嶙峋的穀底間,細若藤蔓的“褲腰帶”穿崖擦壁若隱若現。最狹窄的地方,甚至隻容一人通過,魁梧些的大漢隻能吃力地別著身子,迂緩側行!因此,這裏的地勢十分險要。

田興恕騎馬行至“褲腰帶”,立即勒馬停住並亮開嗓門大喝了一聲:“停下!”

解官急忙跟著勒馬,隨即對那一百名兵勇重複田興恕的話:“停下!”

解官手挽韁繩回頭賠笑,然後小心翼翼問田興恕:“田大人,你有麼子吩咐?”

田興恕沒有理睬解官。

他抬頭仰望著兩麵的懸崖峭壁,眉宇間似乎若有所思、遲疑不決……

其實,“褲腰帶”與平時沒什麼兩樣,它依舊是那麼陰暗潮濕,依舊是那麼寂靜。高聳入雲、挨天杵地的絕壁上,依舊是古藤垂懸,苔痕累累。在那看不見的高山頂,還隱隱約約地傳來一陣陽雀鳥歡快地叫聲:“好戲……好戲……喲……好戲……”

田興恕皺了皺眉頭,對兵勇們道:“散兵之間拉長距離,快速通過!”

“快速通過。”解官急忙回過頭,對大家重複田興恕的話。

田興恕見前隊已經陸續走進陰暗潮濕的懸崖峭壁間,這才和錢登選跳下馬來,把韁繩扔給了身後的士兵。解官也跳下馬來,把韁繩扔給士兵,跟隨在田興恕身後,低頭一步步地走進了“褲腰帶”

陰暗潮濕的懸崖峭壁間……

“砰”地一聲,山穀裏傳來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

緊接著,田興恕他們頭頂上又響起了“乒乒乓乓”的排槍,懸崖峭壁間押送田興恕的兵勇,立即倒下了十來人。解官正在詫異,頭頂上的槍聲已經停息。他和田興恕、錢登選仰首望去,才發現自己頭頂上的崖壁邊,早已站滿了密密麻麻的黃號軍士兵。他們中有些持槍,有些扶持著房梁般粗細的木棒,有些抱著磨盤般大小的石塊,那些木棒、石塊居高臨下搖搖欲墜。

在這千鈞一發的危急關頭,田興恕始終冷眼相視,毫不驚慌。

“山下的清妖聽清楚——”這時,山頂上傳來了一個男人惡狠狠的聲音。田興恕聽得出,那是標準的黔南口音。“聽清楚了,今天,我們是奉了‘何二王’何德勝之命,前來此地,搭救田興恕的。現在,你們都給我聽好!要想活命的,立即丟槍,滾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