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香巴噶舉宗教哲學之顯現特征(5)(1 / 1)

目前的情形是,不僅一些沒正見的香巴噶舉信仰者對自家教法產生了懷疑,而別派個別沒證悟的所謂"上師"也以自己的宗教哲學為標準,對香巴噶舉指手畫腳,對具德上師說三道四,這更是不如法的陋行。《佛子行三十七頌》中說:"因惑說他佛子過,徒然減損自功德,故契大乘諸行者,不道人過佛子行。"試想,具德上師曾將上千萬元的人民幣用於供寺供僧,而那些誹謗者卻多是趨利之徒,或處心積慮,騙取利養;或見識淺薄,坐井觀天。二者之心之行,高下如雲泥之遙。其誹謗,正所謂狂犬吠日也。正信者不可不察。

當然,那些"頗有微詞"者中,也不乏好心之人。因為宗教觀的不同,他們可能對香巴教法不太理解。對於他們,我們表示感謝,不要將其跟誹謗者同日而語。我們應該對他們說:謝謝你!我尊重你的信仰!請你也尊重我的信仰好嗎?

正如不能拿密宗標準來否定淨土宗一樣,我們也不能用別派的觀念來譴責和否定香巴噶舉。對於那些利用強權屠殺別派信眾以強行推廣自家教義的暴力行為,我一向是譴責的。藏傳佛教史上的教派慘殺,世界宗教史上的十字軍東征,以及時下喧囂於阿拉伯世界的爆炸聲,不乏狹隘的宗教觀導致的暴力,它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薩迦派八思巴大師贏得千古敬仰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元朝忽必烈想憑借皇權武力推廣薩迦派教法時,他進行了阻止。他說,各派教法皆是佛陀所傳,各有其度眾因緣,不可偏廢。

佛說:"一切善法皆為佛法。"百藥治百病,百法救百心。佛教八萬四千法門,各有其度眾因緣,切不可揀一廢百,故步自封。那些以為自己的水窖就是大海,認為自家的天井就是宇宙的人,無異於井底之蛙,會貽笑大方的。

所以,香巴噶舉的信仰者,必須理解自家的宗教哲學,用以指導宗教行為,千萬不要為世上紛繁的諸色弄花了眼,更不要淺薄地拿別人的繩子來量自家的腳,進而無知地懷疑教法。

這裏再補充一點,釋迦佛證道時,並不曾讀過"古石"所說的那些經典;奶格瑪成道時,許多教派甚至連影子也沒有,我們怎能用別人的藥方來治自己的心病呢?當然,在明白了自己教法特點和宗教哲學的前提下,在正見的指導下,能夠看一些別派的經典,汲取有益養分,這是最好不過的事。但要是讀別家經典的目的,是想找出否定或懷疑上師和教法的依據,這樣的讀書,是不如不讀的。

世上所有的經典,都應該成為我們心靈的營養,千萬別變成捆綁我們解脫的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