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威脅:對峙的開始(2 / 3)

突厥特使在一支護衛隊的保護下,正秘密向洛陽方向行進。

與此同時,得到密令的潞州總管李襲譽,已經悄悄地帶著一支軍隊,埋伏在突厥使團必經之地。突然間,偵察兵來報,發現敵人的蹤跡了。隻見遠處緩緩地走來數百人,驅趕著上萬頭的牛羊,來人都是突厥的服飾裝扮。

李襲譽大喜,命令騎兵上馬,做好戰鬥的準備。待突厥人走近時,騎兵從埋伏處一並殺出,隻聽得殺聲震天,突厥人一看,哎呀,來了這麼多人,趕忙操起武器,策馬迎戰。但是唐軍人多勢眾,廝殺一陣之後,突厥人抵擋不住了,為首的突厥特使連忙高喊“撤了撤了”,還在戰鬥中的突厥騎兵也不敢戀戰,嘩的一下跑了,跑得慢的橫屍馬下。

李襲譽也不追擊,隻下令士兵們將繳獲的牛羊全部拉回去,清點了一下,共有一萬多頭,正好充作軍用。

這次戰鬥雖然規模不大,卻是大唐與突厥關係的一個轉折點,在此之前,李淵在突厥人麵前虛與委蛇,畢恭畢敬,但是這一戰之後,他們之間的關係便轉向武裝對抗。

可以想象得出,處羅可汗氣急敗壞了。

報複隨之而來。

七月底,突厥軍隊在軍閥梁師都部的引導下,會同稽胡部落,對唐政權的控製區發動報複性的進攻。

唐守軍在行軍總管段德操的指揮下,奮起反擊,突厥、梁師都與稽胡騎兵沒有占到任何便宜,反而被斬殺一千餘人,餘部落荒而逃。

九月,不甘心失敗的突厥人轉而進攻涼州地區,唐帝國的涼州總管楊恭仁率部抵抗,但是沒能抵擋住匈悍的突厥騎兵。突厥人大掠而去,涼州數千名百姓被突厥人擄掠到突厥當奴隸。

此時李淵的唐政權在中原諸雄爭霸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強者,勢力不斷擴張。

處羅可汗的野心也膨脹了,他想卷入中原的爭奪戰,於是調兵遣將,研究入主中原的戰略,他擬定了一個四路出擊的計劃。計劃是這樣安排的:第一路由他的弟弟、突厥大將莫賀咄統率大軍占領原州(今寧夏固原);第二路大軍由將軍泥步設率領,會同梁師都的梁國兵團,進據延州(今陝西延安);第三路大軍由突利小可汗率領,會同奚、契丹、靺鞨等部落軍隊,攻擊幽州;第四路是與突厥結盟的竇建德兵團,從滏口向西進攻,與突厥大軍在晉州、絳州一帶會師。

這個龐大的軍事計劃,卻因為處羅可汗的突然病逝而夭折。

處羅可汗的弟弟莫賀咄大將成為新的可汗,號頡利可汗。

李淵不失時機地派遣使者入突厥,並獻上貴重的禮物,一場大戰在爆發之前平息了。

李淵心裏很明白,他要君臨天下,與突厥全麵開戰,是遲早的事,雖然處羅可汗的突然去世使得戰爭被推遲了,但唐王朝不能不加強戒備。此時,由處羅可汗安插在並州地區軍事要地的倫特勒的數百名突厥駐兵,便成為唐王朝的眼中釘。

這根刺必須要拔掉。

突厥倫特勒留守並州,根本不受唐政權的約束,我行我素,目無法紀,並州百姓與官兵早就對倫特勒恨之入骨了。在李淵的秘密授意之下,並州總管劉世讓假裝對倫特勒畢恭畢敬,然後盛情邀請倫特勒前來。倫特勒不知是計,剛剛抵達劉世讓的轄區,便被唐軍逮捕,之後,他手下的數百名突厥騎兵也被解除武裝。

一個心腹之患被清除了,李淵心中有說不出的快意。

頡利可汗繼承父兄遺留下的巨大政治軍事資本,兵強馬壯,有憑陵中國之誌。但是此時頡利剛剛上台,國內政局未穩,一時間也沒有精力發動大規模的戰爭。

唐武德四年(公元 621年),突厥軍隊開始頻頻南下。突厥騎兵先後進攻唐帝國的汾陰、石州、雁門、並州等地,雙方互有勝負。唐軍在頂住突厥人攻勢的同時,對竇建德、王世充兩股強大力量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

唐政權對突厥的威脅越來越大。頡利可汗意識到了這點,從這年八月始,突厥對唐政權的打擊力度加大了。

突厥出動精銳騎兵襲擊代州,代州總管李大恩派王孝基領軍出戰。在突厥優勢兵力的打擊之下,唐軍阻擊部隊全軍覆沒,王孝基也被突厥人俘虜。突厥人進而包圍崞縣,李大恩隻能堅守城池,沒有實力與突厥騎兵一決生死。突厥人在崞縣周圍大掠一個月後,引兵歸去。

緊接著,突厥又兵分兩路,襲擾並州與原州。唐朝廷派遣左屯衛大將軍竇琮與行軍總管尉遲敬德分頭抵抗,突厥人的攻勢被遏製住了。唐軍也並不是一味地防禦,同時也展開局部攻勢,靈州總管楊師道率唐軍攻入突厥,與突厥騎兵相遇,經過一番血戰之後,擊破突厥騎兵,贏得了一次戰鬥的勝利。

雖然突厥是大唐政權最強的對手,但對李淵來說,掃平海內群雄,統一全國才是最重要的事。此時內戰中最主要的對手,北有劉黑闥,南有蕭銑。

在頂住突厥人進攻的同時,李唐政權仍然向南方最強大的蕭銑政權發動猛烈的攻勢,在名將李靖的指揮下,唐軍一路勢如破竹,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便擊滅蕭銑政權,為統一全國又邁進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