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回頭對宇文士及說:“太子想借這匹馬傷害我,可是生死有命,又豈能傷到我呢?”這話不小心讓李建成聽到了。李建成又去向李淵的妃嬪們打小報告,讓妃嬪們在李淵麵前說李世民的壞話。
李建成與李元吉平素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對李淵的妃嬪們曲意奉迎,討得她們的歡心。而李世民從來不向妃嬪們賄賂,對妃嬪們不合理的請求,比如托他為自己的親戚加個官啊之類的事,一向拒絕,所以妃嬪們都向著李建成與李元吉,背後說李世民的壞話。
這次妃嬪們又向李淵說:“聽說秦王李世民很狂妄,稱自己有天命所托,將成為天下之主,怎麼會平白無故死掉呢?”
李淵聽了之後勃然大怒,先召李建成與李元吉,核實秦王李世民是否說過這樣的話,李建成與李元吉欲置李世民於死地,都稱自己是親耳聽到的。李淵這回可氣歪了鼻子,馬上下令將秦王李世民召入宮內,見了李世民便開口大罵:“天子自有天命,並非靠小聰明就可以得來,你小子追逐這個寶座,也太急迫了吧。”
李世民知道在李淵盛怒之下,再作辯解隻會讓李淵更加不信任,於是他當即摘去冠帽,向父親李淵頓首說道:“父皇,兒臣情知此事百口莫辯,請父皇將此事付交法司,將事情調查清楚。”
李淵仍然怒氣衝衝,對李世民的建議不理不睬。
但是事情是如此戲劇化,以至於讓人不能不說李世民是否真有神助呢?在這生死攸關之時,一份從邊關發出的急報,使李世民擺脫了這種尷尬的局麵。
有司奏報:突厥大軍入寇邊關!
李淵的臉色一變,馬上拉起李世民,讓他把冠帽戴起來,對他說了幾句安慰話,然後不再提妃嬪們與李建成告狀之事,而是拉著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一同研究如何應對突厥人的入侵。
此時李淵的心態,我們很難揣摩,李淵是一個善於權謀之人,他肯定在短短的奏報時間裏,想了許多,對於李世民的才能,他從來都是倚重,也不懷疑的。這些年來,李淵在軍事上全都倚仗李世民,從敗薛仁杲到破劉武周,從俘竇建德到降王世充,這些赫赫天功,都是李世民親手指揮獲得的,而征蕭銑、滅輔公祏的功臣李靖,也是李世民一係將領的戰功。沒有李世民,李淵如何能在群雄逐鹿中勝出呢?
如今天下大定,但是北麵的突厥仍然虎視眈眈,還得倚仗李世民啊。
閏七月,李淵詔令李世民、李元吉兵出豳州,迎擊突厥騎兵。
從八月始,突厥又開始對唐邊境連續進攻。
短短十幾天的時間,突厥軍隊連續進攻原州、忻州、並州、綏州。京師長安再次震動,全城實施戒嚴。
為了這次秋季攻勢,頡利可汗幾乎傾巢而出,軍營連綿數百裏。
大敵當前,李淵又一次把李世民安排在最重要的戰略位置上,率軍抵禦突厥人的入侵。
此時關中地區正值雨季,大雨旬月不止。
惡劣的天氣給唐軍帶來很大的麻煩,糧草運輸的道路被阻斷,將士們在泥濘的道路上行進,疲憊不堪,而且經過多年的征戰之後,戰士們的武器也沒有得到及時更新,很多刀槍弓弩都經過多次戰鬥而毀損殘破。這是一場艱難的戰事。
朝廷及軍隊對這次突厥人大舉南下深為憂慮,如果前線戰場不能遏製住突厥人的進攻,那麼突厥騎兵很快就會兵臨長安城下了。
李世民、李元吉率軍北上,但遭遇大雨,不得不停留在豳州,此時突厥的前鋒已經抵達豳州,李世民鎮定自若,指揮將士,準備迎戰突厥人。
八月十二日,突厥頡利可汗親率一萬多名騎兵,出現在豳州城西,在五隴阪安營紮寨。這是突厥最精銳的部隊,隊列整齊,裝備精良。豳州部隊對突厥人有一種恐懼心理,見到頡利可汗強大的進攻陣容,無不震動。
李世民站在城頭上,遠眺突厥人的一舉一動,然後轉過身,對副帥李元吉說:“現在突厥騎兵已經兵臨城下,我們不可示弱,應當與他們打一仗,你能不能跟著我一起並肩作戰呢?”
由於與突厥交戰多處於下風,唐軍上下對突厥騎兵有一種畏懼心理。李元吉心中暗暗盤算道,你想去送死,我可不想送死。於是對哥哥李世民說道:“如今我們將士疲頓,糧草也不夠,而突厥騎兵兵鋒正盛,形勢對我們很不利,怎麼可以輕易出戰呢?萬一打了敗仗,後悔可來不及了。”
此時突厥騎兵在城外占據著有利地形,居高臨下,如果出戰,突厥騎兵從山坡向下攻擊,衝擊力將更強。可是李世民心中盤計好了,要退強敵,必須走出一步險棋,他笑著對李元吉說:“那好,你不敢出戰,我就獨自前往,你留在這裏觀戰就好了。”
走下城樓後,李世民親點一百名最為驍勇的騎兵,然後高喊一聲:“打開城門。 ”
隻見李世民戰袍飄揚,跨著戰馬,頭一個衝出城門,外麵緊隨一百名騎兵。經過旬月的雨天後,迎來了一個沒有雨水的日子,但是城外的土地經雨水的浸泡已是泥濘不堪,強健的馬蹄所踐踏之處,激起四濺的泥水,汙濕了戰靴。
李元吉站在城樓上,看著李世民才帶著一百名騎兵出城,這是怎麼回事?
莫不是喝醉酒了?但他還是有一種幸災樂禍的快感:“這次你可是自己找死,怪不得兄弟我了。”
李世民一行人快馬揚鞭,直奔突厥人的陣營,位於小山坡處的突厥人看著這一百名騎兵衝過來,心中百思不得其解。一百人要對抗一萬多名突厥騎兵,是不是吃錯了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