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玄武門事變”的導火索(2 / 2)

頡利可汗也看清了這一點,所以他要不停地侵掠,隻有不停地侵掠,才能拖垮唐帝國的人力與財力,這是突厥的戰略。這個戰略,有其高明之處。

微帶寒意的春風,迎來了武德九年(626年),這將是風雲起伏的一年。

冰雪融化,春暖花開。大地一片生機,這是一個獵食的季節。

從二月到四月,突厥騎兵又如一陣風掠過帝國的北疆,連續對原州、靈州、涼州、朔州、涇州等發動侵掠,攻擊寬度達數百裏。

李淵將安州大都督李靖調往靈州,出任靈州大都督。此時突厥的攻勢十分淩厲,前鋒已經抵達峽石(今甘肅金積縣西南),李靖立即率軍趕赴前線,在峽石建立防禦工事。靈州多次遭遇突厥人的襲擊,是戰禍的重災區,因此李靖的責任十分重大。李靖視察了峽石的陣地,選擇有利地形,阻擊突厥騎兵的進攻。

四月二十日,突厥騎兵開始對李靖的陣地發動猛攻。

經過上回的交戰,李靖也摸索出一套對付突厥騎兵的方法。

李靖命令弓箭手密集射擊,先殺傷一部分突厥人,但突厥騎兵速度快,衝擊力強,人數眾多,仍然不顧一切地衝向李靖的陣地。李靖撤下弓箭手後,改以步兵迎戰,步兵對抗騎兵,當然頗為不利,但紀律嚴明的軍隊仍頂住突厥騎兵的衝擊。

在兩側的唐騎兵仍然沒有動,李靖在耐心地等待時機,隻有時機成熟了,才會投入精銳的騎兵,一舉擊潰對手。這場仗從早晨戰到下午,李靖發現突厥騎兵的攻勢減弱了,不失時機地投入騎兵左右包抄,突厥兵終於頂不住了,全線潰敗。李靖牛刀小試,再次保持自己不敗的戰場紀錄。李靖雖然擊退了突厥的進攻,但在其他戰場上,突厥仍然占據著優勢。從四月底到五月底,突厥又接連入侵西會州、秦州和蘭州等地,鐵蹄所到之處,無不是一片狼藉與荒涼。

五月底六月初,突厥將軍鬱射率數萬人馬,南下河套平原,侵犯唐帝國邊塞,進逼烏城。這次突厥人的進攻,無意中成為曆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事變”的導火索。

此時,在唐帝國的內部,權力鬥爭已經白熱化。以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為一方,以秦王李世民為另一方,兩大陣營為爭奪皇帝繼承權進入殊死相鬥的階段。很顯然,隻有其中一方被徹底消滅,方可以結束這場權力爭奪戰。

太子李建成向皇帝李淵建議,由李元吉率軍迎戰鬱射的突厥騎兵,李淵答應了。然而李建成與李元吉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削弱秦王李世民的兵權。李元吉要求借用李世民的心腹重將尉遲敬德、秦叔寶、程知節、段誌玄等人,同時調用秦王府最英勇善戰的精銳部隊。

調虎離山之後,下一步就是顛覆秦王李世民了。

命懸一線,李世民要如何應對呢?

六月四日清晨,李世民率尉遲敬德等人,在玄武門埋下伏兵,就在李建成與李元吉入宮之時,李世民動手了。經過一番混戰,李建成被李世民親手射死,李元吉被尉遲敬德殺死,然後是一場對太子黨勢力的大清洗,李建成與李元吉的十個兒子全部被殺死,這些皇孫們有的尚在繈褓之中……與其說是人心的卑劣與殘酷,不如說是專製製度下的必然。

麵對突如其來的政變,皇帝李淵驚愕得說不出話,但木已成舟,除了默認這種結果之外,他還能做什麼呢?

“玄武門事變”對於李氏家族是一個悲劇,但對於中國的曆史,則是幸運的。李世民無可爭議地成了皇太子,合法的皇位繼承人。突厥人的攻勢並不因為玄武門的政變而減弱。就在政變的這個月,突厥人又攻打隴州、渭州與秦州。七月,平道將軍柴紹在秦州給突厥人當頭一棒,擊斃突厥特勒一名,斬殺突厥騎兵一千餘人。經過這次挫敗之後,突厥的囂張氣焰略為減弱。

八月一日,突厥又向唐政府求和了,心力交瘁的李淵很快就同意議和的請求。此時的李淵總是心神不安,他感到自己的皇帝寶座已經坐到頭了,該是讓出來的時候了。想到死去的李建成與李元吉,他老淚縱橫,唉,這便是命運吧,還是退了位吧,退出這恐怖的權力漩渦吧。

七天之後,即八月八日,李淵正式退位。

第二天,李世民登基。這一年,唐太宗李世民二十七歲,大唐帝國即將進入一個偉大的貞觀時代,李世民的雄才偉略,將在中國的史冊上寫下光輝奪目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