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渭水河畔:一個人的戰鬥(1 / 2)

沒有信義可言的頡利可汗得知唐帝國的權力變更後,馬上撕毀了和平協議,想趁著李世民剛剛上台政局不穩之際,撈些好處。突厥汗國發兵十幾萬,南下進攻涇州,而後一路挺進武功,帝國的都城受到威脅,長安城再一次戒嚴。

八月二十四日,突厥軍隊攻擊高陵。皇帝李世民派出自己最信任的勇將尉遲敬德,作為涇州道行軍總管,抵達涇陽,防禦突厥。尉遲敬德抵達前線後,立即組織反攻,與突厥軍隊打了一場惡戰,生擒敵軍將領阿史德烏沒啜,並且擊斃突厥騎兵一千餘人。不過這場勝仗,仍然無法阻止突厥人的前進步伐,頡利可汗的主力進抵渭水河畔,直逼長安城。這一天是八月二十八日,李世民登基剛滿二十天。突厥十萬雄兵(一說二十萬),列陣於渭水北岸,旌旗飄揚數十裏,刀槍在日光下熠熠發光。頡利可汗要給新皇帝一個下馬威,派遣心腹執失思力為特使,進長安城,麵見新皇帝李世民。執失思力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刺探長安城內的守備軍情。

執失思力還把自己當做上國使者,麵對李世民,擺出一副狂妄自大的姿態,出言不遜:“我突厥頡利可汗與突利可汗,率兵百萬,今日就要抵達長安城!”執失思力想要震懾住這位新皇帝,但他找錯恐嚇的對象了。李世民臉色陡然一變,厲聲喝道:“我與你們可汗當麵結盟訂約,先後贈送的金銀財物,不計其數。你們可汗撕毀條約,侵我領土,竟然心無愧意,你雖是蠻族,也應略知人之常情,怎麼隻字不提我朝的恩德,反而大言不慚,自吹自擂!今天我就先殺了你!”“殺”字從一個皇帝的口中說出,執失思力不由得打了個寒戰。剛才還盛氣淩人的執失思力,看到皇帝李世民目光中,有一股殺氣湧出,他嚇壞了,趕緊向皇帝請求寬恕。此時左仆射蕭瑀、右仆射封德彝站出來說話了:“陛下,兩國交兵,不殺來使,出於禮節,我看還是送他回去吧。”李世民搖搖頭:“人可以不殺,但如果今天把他送回,突厥人一定會認為我畏懼他們,便會更加肆無忌憚地侵陵了。”這位鷹派皇帝決意要展示帝國的威嚴,執失思力在驚慌失措中被衛士們逮捕,關押在門下省。突厥人的來犯,使唐軍將領個個義憤填膺,紛紛向皇帝李世民上書請戰。李世民沒有批準諸將的請求,他心中有一個計劃,一個大膽得出奇的計劃。“備馬!我要親自會一會頡利可汗。”身著龍袍後的李世民仍然是一位好鬥的武士。所有的人大吃一驚,急忙勸諫道:“萬萬不可,陛下現在是九五之尊,禦敵之事,自有一幫武將文臣,陛下萬一有所閃失,臣等擔當不起啊。”

李世民笑道:“我十六歲從軍以來,出生入死於槍林箭雨中,而卒有今日,此天命所係,安懼一胡人哉?我已密令李靖、長孫無忌屯兵豳州,伺機而動,諸卿毋庸多慮。”說罷欽點侍中高士廉、中書令房玄齡等五人,不帶一兵一卒,出玄武門,直奔渭水南岸。

朝中大臣無不驚慌失措:一國之君,隻帶了五個人直奔敵人的陣營而去,渭河的對岸,是突厥人十萬雄兵!偉大的人物,往往趨於極端,突破常規!最偉大的人物,往往是偏執狂。“隻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不是在溫室中生存,而是在驚濤駭浪中生存,在刀光劍影中生存,在一片荊棘之中劈斬出一條血路。多數人隻是跟隨者,隻有少數人是開拓者。偏執來自信念,最強的信念來自天啟,李世民對天命深信不疑,這種精神力量如此之強大,以致他無所畏懼。

長安城外,渭水河邊,芳草碧連天。

皇帝李世民以六人麵對頡利可汗的十萬雄兵。十萬雄兵,固然是氣勢磅礴,但是以六人來叫陣十萬雄兵,其氣勢更加令人震撼,天地蒼茫,唯此英雄氣概,可包納天地、笑傲古今。

李世民一行人策馬抵達渭水河畔,無一兵一卒,隻有遠處帝國京都的城牆與廣闊無垠的天空為背景。李世民騎在高頭大馬上,威風凜凜,氣度雍容,隻聽得馬蹄聲劈裏啪啦地響,揚起一團飛塵,那矯健的英姿,引起了對岸突厥騎兵的一陣喝彩。李世民勒馬揚鞭,一指對岸的突厥陣營,高聲喝道:“頡利可汗請出來,我大唐皇帝是也。”話音剛落,對岸的突厥騎兵大吃一驚,紛紛下馬遙拜。

要知道突厥脫離臣服中國,不過十餘年的時間,在突厥人的心目中,中國皇帝仍然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形象,更何況眼前這位皇帝,便是突厥人如雷貫耳的傳奇英雄,怎能不有一種因對方不可抵擋的威嚴而帶來的壓迫感呢?

頡利可汗心裏也很納悶,我兵強馬壯的,怎麼氣勢反矮了一截呢?還沒想明白,就聽得李世民大喝道:“可汗!我與你曾當麵結盟訂約,贈送的金銀財物不計其數。你竟然背信棄義,撕毀條約,侵我領土,掠我人民,你有何可言?”

頡利可汗啞口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