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阿史那賀魯的叛變(1 / 3)

並非所有的降將都像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那樣,對大唐帝國忠心耿耿,阿史那賀魯就是一個投機分子。

自阿史那賀魯投奔唐帝國之後,在討伐龜茲之役中,主動請纓,擔任唐遠征軍的向導,這個舉動令唐太宗很是滿意。平定龜茲後,唐太宗任命阿史那賀魯為“泥伏沙缽羅葉護”,賜給他大旗巨鼓,授權讓他討伐西突厥未歸附唐朝廷的部落。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在西域的瑤池(阜康西池)設立都督府,隸屬於安西都護府,阿史那賀魯擔任瑤池都督。

阿史那賀魯大權在握,他以討伐西突厥為借口,大肆擴張自己的實力,將自己以前的舊部重新招攬到麾下,其勢力急劇膨脹。可惜的是,唐太宗並沒有意識到阿史那賀魯的野心,因為這位天可汗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時候了。

這年的五月,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同為降將的阿史那社爾與契苾何力準備以身殉君,而阿史那賀魯則是幸災樂禍。唐太宗之死,對他而言,乃是天賜良機,他加快了反叛的步伐,秣馬厲兵,磨刀霍霍,準備對西州與庭州發動襲擊,割據一方,稱王稱霸。

阿史那賀魯的反常行徑引起了庭州刺史駱弘義的注意。駱弘義秘密派人潛入阿史那賀魯的轄區,收集情報,他斷定阿史那賀魯有反叛的居心,便上書向朝廷發出警告。

唐高宗李治收到駱弘義的密報之後,大吃一驚,趕緊派出通事舍人橋寶明,前往瑤池都督府,對阿史那賀魯提出嚴重警告。阿史那賀魯辯稱他收集舊部,乃是為了征討西突厥中反對大唐帝國的勢力,橋寶明勒令阿史那賀魯將兒子阿史那咥運送往長安城中,作為人質扣押。阿史那賀魯發現陰謀已經敗露,被迫交出兒子入質京師,襲擊西州與庭州的計劃也因此流產。

又過了一年多,阿史那賀魯小心謹慎,沒有讓唐朝廷抓住任何把柄,唐高宗對他開始掉以輕心,便將其子阿史那咥運遣送回去。

阿史那咥運在長安城內居住了一年多,深刻地認識到大唐帝國國力的強盛,他對父親說:“如今我們無法與強大的唐帝國對抗,依我之見,不如先率部返回西突厥,爭奪西突厥的最高汗位。自從唐太宗冊立乙毗射匱可汗以來,這位可汗才能平庸得很,西突厥的很多部落都不服他,這正是我們的大好機會。”

聽了兒子的一番話後,阿史那賀魯怦然心動,看來前景很美妙,值得冒一次險。

高宗永徽二年(651年)正月,蓄謀已久的阿史那賀魯終於叛變了,他率領其部眾離開瑤池都督府,直奔西突厥。

西突厥的乙毗射匱可汗大吃一驚,率軍迎戰阿史那賀魯。這位可汗的領導能力確實不太高明,吃了個大敗仗,落荒而逃,其手下部眾被阿史那賀魯所吞並。乙毗射匱可汗上任以來,西突厥對唐政府相當友好,在唐朝發動龜茲戰役的過程中,雖然有一些西突厥的部落支持龜茲一方,但是總的看來,西突厥仍然站在中立的立場。這樣的立場無疑令西突厥的許多貴族相當不滿,這些貴族迫切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人物來領導西突厥,重建西突厥的輝煌。

阿史那賀魯的出現,令這些對可汗心懷不滿的貴族們眼睛一亮。

在西突厥貴族們的擁護之下,阿史那賀魯被推為可汗,稱沙缽羅可汗。他得到了西突厥十箭部落大首領的一致支持,除此之外,一些隸屬於西突厥的獨立部落如處月、處密部落以及歸附西突厥的西域諸國,也多數宣布支持阿史那賀魯。

阿史那賀魯的這次冒險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他便控製了西突厥的大部,擁有的軍隊急劇擴大到數十萬人。這下他的胃口變大了,想起了他投奔唐朝時的老地盤:庭州。

對於庭州的虛實及軍備,阿史那賀魯再熟悉不過了,他率西突厥軍隊攻入庭州之後,可謂是如魚得水,接連得手,占領了庭州軍事重鎮金嶺城以及蒲類縣。庭州的唐守軍寡不敵眾,陣亡人數達數千人之多。

唐高宗得知消息後,震驚之餘,頗有幾分後悔,當時疏於防患,竟然使阿史那賀魯成功叛變,並且嚴重威脅到帝國的西部邊疆。

是可忍,孰不可忍!

一支八萬人組成的遠征軍很快組建起來。遠征軍的統帥由左武衛大將軍梁建方、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擔任,副統帥是右驍衛將軍高德逸、右武侯將軍薛孤吳仁,下轄秦州、成州、岐州、雍州四府兵共計三萬人,以及回紇騎兵五萬人。

八萬人的遠征軍浩浩蕩蕩地開往庭州,阿史那賀魯企圖在金嶺城阻擋唐軍的攻勢,但是他很快發現,原來唐軍的力量,比他想象中要強大得多。唐軍猛烈攻打金嶺城,西突厥軍隊抵擋不住,最後不得不撤出庭州,唐軍一路窮追猛打,前後斬殺西突厥騎兵五千餘人,並且俘虜了六十餘名西突厥部落首領與將領。阿史那賀魯奪路而逃,領著殘兵敗將逃回西突厥去了。

遠征軍繼續向西突厥挺進,出庭州之後,梁建方、契苾何力先派出招慰使到處月、處密部落,對這兩個先前向阿史那社爾投降的西突厥部落提出警告,告誡他們不要跟隨阿史那賀魯興風作浪。

出使處月部落的招慰使是單道惠。此時處月部落的首領朱邪孤注,見到西突厥的力量再次崛起,他將寶押在阿史那賀魯一方,拒絕聽從單道惠的勸告。單道惠不死心,企圖阻止處月部落對抗大唐遠征軍,朱邪孤注一怒之下,幹脆把他殺死了,然後與阿史那賀魯聯手,共同迎戰大唐帝國的遠征軍。

小小的處月部落如何抵擋大唐的鐵血雄兵?

永徽三年(652年)的正月,處月部落所轄的牢山還是一片冰天雪地。大唐帝國的遠征軍開始對處月部落發起進攻。

梁建方與契苾何力親臨前線指揮作戰,朱邪孤注企圖憑借牢山險要的地形阻擋唐軍的攻勢,但是戰場形勢仍然成一邊倒的格局。這一仗,西突厥的處月部落遭到了殲滅性的打擊,陣亡人數達九千人之多。

朱邪孤注一見大事不妙,趁著夜黑風寒時,黯然神傷地撤離牢山前線,狼狽逃跑。第二天淩晨,處月部落的抵抗停止了,梁建方發現朱邪孤注已經不在陣中,急派副統帥高德逸率輕騎兵火速追趕。高德逸整整追擊了五百裏,終於追上了朱邪孤注,將其生擒回唐軍大本營。

冬季作戰對唐軍來說消耗很大,在擊破處月部落之後,梁建方自作主張,班師回國。此舉遭到禦史的彈劾,認為梁建方兵團的主力並沒有多大的損失,僅僅擊破處月部落就草草退兵,真正敵人阿史那賀魯的西突厥軍隊,卻沒有遭到沉重的打擊。

在大軍出發之前,庭州刺史駱弘義便已經警告過梁建方:“雖然西突厥的阿史那賀魯表麵上手握數十萬大軍,十分強大的樣子,其實西突厥內部矛盾很深,應該先行赦免處月、處密部落,不要糾纏於枝葉,而要集中兵力,打擊重點目標,殲滅阿史那賀魯的主力。”可惜梁建方在領軍作戰方麵的才能,與李靖、李世勣等人相比,相去甚遠,沒能取得更大的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