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所過之處,收留了不少西突厥掉隊的散兵遊勇,編入軍中。經過艱苦的跋涉,終於抵達了距離阿史那賀魯牙庭二百裏的雙河。
南線的阿史那彌射與阿史那步真在招降西突厥部落之後,亦隨即北上,在雙河與蘇定方的北線大軍勝利會師。西征軍的實力更加強大,蘇定方雄心壯誌,他戎馬一生,終於有機會在年過六旬時,完成他一生中最偉大的勳業。
正當蘇定方西征大軍風雪兼程時,阿史那賀魯卻饒有興致地前往金牙山附近打獵,也可能是因為吃了大敗仗之後,他想要發泄一下心中的鬱悶。在他看來,這是一場及時雪,如此大雪之下,飛鳥難度,更別說人了。但是,人雖然不能插翅而飛,卻有飛鳥所不具備的堅強意誌,阿史那賀魯做夢也沒有想到,唐朝遠征軍已經近在咫尺了。
決戰的時刻已到,距輝煌的勝利不遠。
這是西征軍的最後一戰。
蘇定方下達命令,全體將士,全力以赴,進擊西突厥的牙庭!
所有戰士無不摩拳擦掌,他們深知這一戰,將會載入史冊,而他們將是這偉大勝利的參與者與見證者。這一戰後,他們將可以結束漫長的征途,返回故裏,與親人團聚。大軍出發,如猛虎下山,勢不可擋。
唐朝遠征軍從天而降,牙庭的西突厥守軍驚呆了,在他們還未做出反應的時候,遠征軍已經發起最強大的攻勢,西突厥的防守土崩瓦解。
阿史那賀魯在金牙山聽到唐軍突襲牙庭的消息,一陣愕然,說不出話。一陣寒意,比冰雪更冷,直滲入腑髒。他趕緊率著他的精兵強將回援牙庭,但是已經遲了,牙庭已經被唐軍攻破,死的死,傷的傷,降的降,逃的逃。
這一場麵,讓阿史那賀魯終生難忘,他一咬牙,豁出去了,跟唐軍拚個魚死網破吧。但是隻有魚死,沒有網破。
蘇定方指揮大軍,回戰阿史那賀魯,隻見人來馬往,戰鼓咚咚,血柱四濺,白雪殷紅,這裏沒有仁慈,沒有憐憫,隻有殘酷,隻有死亡。一個人降臨世間多麼不易,而死去則是那麼簡單,一道寒光過後,你去你的天堂,我去我的淨土。
這一戰的結果不必預測,西突厥軍幾乎全軍覆沒,陣亡與被俘人數有數萬人之多。阿史那賀魯帶著他的兒子、女婿等少數幾個人,逃奔石國(今塔什幹)。
蘇定方乘勝橫掃西突厥的殘餘力量,直抵碎葉。
至此,第五回合的交鋒,仍然以唐軍的大勝而告終,五回較量,唐軍五比零完勝,而阿史那賀魯一分未得。
阿史那賀魯敗逃石國,宣告了唐軍第三次遠征最終征服了西北最強大的西突厥汗國。蘇定方知道阿史那賀魯已成甕中之鱉,並不急於前往石國追緝,而是著手安撫西突厥各部落,鞏固勝利果實,以免節外生枝。
首先,蘇定方將各部落的降兵都遣回原地,劃清各部落的界線,以免戰亂之後另起糾紛,因而社會秩序很快得以恢複。陣亡將士的屍骨,無論是己方還是敵方,一律安葬,對受戰亂影響大的地區,維持其秩序並解決住民基本生活問題。
到了這個時候,蘇定方的使命已告完成,西征戰役的巨大成功,使他成為初唐名將之一,足以光耀史冊。蘇定方決定先班師回國,緝拿阿史那賀魯的任務,交給副手、燕然副都護蕭嗣業。
阿史那賀魯逃往石國之後,蕭嗣業率軍抵達石國。石國隻是個小國,怎麼敢與大唐對抗呢?無奈之下,阿史那賀魯又逃到石國西北處蘇咄城郊區落腳。曾幾何時,他統領西突厥,掌控十箭部落,手握數十萬大軍,一朝之間,所有的富貴權力,煙消雲散,怎不令他英雄氣短?他灰頭土臉地過了一陣子,除了部下數百名隨從之外,銀子也沒有了,還剩隨身攜帶的一些珠寶。
他派人攜帶珠寶到蘇咄城內,購買馬匹。蘇咄城主伊沮假意熱情款待,揚言要以美酒美食迎接阿史那賀魯。阿史那賀魯十分高興,便準備進城,伊沮親自到城門外為他接風洗塵。不料剛進城門,“咣”的一聲,大門關上了,阿史那賀魯一見不對頭,正準備衝出去時,伊沮冷冷喝道:“眾軍士將他拿下。”結果阿史那賀魯一行人全部被繳了械,被軟禁起來。
伊沮城主將阿史那賀魯交給石國國君,石國又將他交給了蕭嗣業。
一代梟雄阿史那賀魯也沒能躲過被俘的命運。
至此,大唐帝國的勢力擴張到中亞,曾經強盛一時的西突厥汗國,隻成為曆史的記憶了。
大唐帝國在西突厥的土地上,設置兩個都護府:濛池都護府與昆陵都護府。
阿史那彌射為昆陵都護,被封為“興昔亡可汗”,統領西突厥的左廂五部(五咄陸);阿史那步真為濛池都護,被封為“繼往絕可汗”,統領西突厥右廂五部(五弩失畢)。雖然保留了兩位可汗,但他們同時又隸屬於安西都護府的管轄。西突厥的其他部落首領,根據部落的大小以及在西突厥的聲望,分別授予刺史以下的官職。至此,龐大的西突厥汗國被成功瓦解了。不過,汗國的解體,並不意味著西突厥勢力的消失,在未來數十年內,西突厥與大唐的鬥爭還在以或明或暗的方式進行著。戰後,唐政府在龜茲設立都督府,龜茲也納入唐政府的管轄範圍,後來又把安西都護府遷到龜茲。
由於西突厥汗國已經不複存在,原本歸附於西突厥的中亞各國,紛紛轉向歸附大唐帝國。659年,唐高宗下詔,在中亞的石國、米國、史國、大安國、小安國、曹國、拔汗那、悒怛、疏勒、朱駒半等國設置州、縣、府共一百二十七個。這些國家大致分布在新疆西部、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一帶。
到了高宗龍朔元年(661年),中亞的吐火羅、嚈噠、罽賓、波斯等十六個國家也相繼歸附大唐政權,大唐政府相繼在這十六個國家建立八個都督府,七十六個州,一百一十個縣,一百二十六個軍府,全部歸屬安西都護府管轄。
最遠的都督府為波斯都督府,不過這已經不是當年的波斯帝國了。波斯已基本上被崛起的阿拉伯帝國吞並,波斯王伊嗣侯被阿拉伯軍隊殺死,其子卑路斯投奔吐火羅。661年,卑路斯向大唐皇帝請求派兵支援,唐高宗派出使者王名遠到西域分置州縣,在疾陵城(今阿富汗與伊朗交界處的紮蘭傑)設波斯都督府,並任命卑路斯為波斯都督。次年(662年),又立卑路斯為波斯國王。後來卑路斯入長安朝見唐高宗,歸國時,遇阿拉伯帝國的入侵,客居吐火羅二十餘年,波斯國名存實亡。
大唐的勢力,由中亞伸向西亞的伊朗高原。無遠弗屆,萬邦來朝,聲威赫赫,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