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兵劫掠造成了嚴重的惡果,幾乎毀掉了蘇定方的所有戰果。
百濟將軍黑齒常之率先造反。
黑齒常之是百濟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身高七尺有餘,身材壯碩,驍勇善戰,富有謀略,是百濟國內一位英雄人物。他官居達率,達率相當於中國的刺史。在戰爭初期,他率軍抵抗唐軍的進攻,但是隨著百濟國王與太子投降,他也放下武器,舉城向蘇定方投降。
唐軍在百濟的劫掠,使黑齒常之義憤填膺,他與十幾名心腹秘密返回治地,收羅舊部,占據任存山,砍伐樹木,結為柵欄,作為軍事基地。黑齒常之的反抗,一呼百應,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前往歸附黑齒常之的百濟軍民,達三萬餘人。
這次叛亂的速度之快,令蘇定方措手不及,他急急率軍進攻任存山。兩位名將對陣,黑齒常之憑借所占據的有利地形,挫敗了蘇定方的進攻,唐軍被迫撤退。黑齒常之乘勢發起反攻,收複多座城池,蘇定方派兵與之交戰多次,沒辦法打贏。此時蘇定方準備班師回國,他留下郎將劉仁願及一萬名士兵,鎮守熊津都督府,自己則率唐軍主力,押著百濟國王以及其他官員,渡海返回國內。
唐高宗仍然遵循舊例,赦免了百濟國王夫餘義慈,其餘百濟官員也一概釋放,很好地保持了戰爭中人道主義的立場。同時任命左衛中郎將王文度為熊津都督,王文度便是唐軍第二次西征西突厥時下向程知節奪權,又下令屠殺恒篤城的將領,當時被罷了官,但幾年後又時來運轉,撈了一個熊津都督。王文度雖然是官場不倒翁,不料他渡海剛到百濟,便因水土不服,一病嗚呼了。
此時百濟的叛亂愈演愈烈。
百濟大將福信以及大僧侶道琛在周留城聚眾起事,從日本迎回百濟王子夫餘豐,將他扶立為百濟國王。黑齒常之與他的部將沙吒相如各率一部分兵力,占據險要地形,積極響應福信及道琛的複國運動。
緊接著,道琛率百濟複國軍圍攻鎮守熊津的劉仁願部,此時複國軍已經控製了百濟絕大部分的土地,將唐軍壓迫在熊津一座孤城內,形勢非常嚴峻。
由於王文度的突然去世,唐高宗下詔,起用劉仁軌為檢校帶方州刺史,接管王文度的軍隊。如果不是王文度驟死,那麼劉仁軌就沒機會位列大唐名將的名單中,為什麼呢,因為此時他已經六十歲了,而且之前沒帶過兵。
在唐高宗時代的軍事史上,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老將特別多。這些老將有的是在唐朝開國戰爭中就戰功彪炳,如李世勣、程知節;有一些是從軍很久,但老了才成為一方統帥,如蘇定方;還有一些是沒上過戰場,但年邁時不小心成為一代名將,如劉仁軌。當然,從這些方麵我們可以作出這樣一個推論:唐高宗時代的輝煌戰績,乃是繼承貞觀時代所遺留下的龐大的資本,包括人才資本。
先來簡略了解劉仁軌這個人。
劉仁軌出生於隋末,年輕時正逢天下大亂,但他並沒有拔刀上戰場成就名將之路,而是酷愛讀書,在很艱難的戰亂時代,發憤圖強,博涉文史。到了李淵開國之後,劉仁軌因為肚子裏有些墨水,被授予息州參軍,不久升任陳倉縣尉。劉仁軌擔任這個小官好些年,直到唐太宗即位後,發生了一件事,才使得他的命運出現轉折。
當時在陳倉有個折衝都尉,叫魯寧,此人在陳倉縣橫行霸道,其他地方官員都躲他遠遠的。劉仁軌多次警告他,但沒有用,魯寧反而更加趾高氣揚,不把劉仁軌放在眼中,劉仁軌派人將他抓捕,杖斃堂下。這下可不得了,州官把這事報到朝廷,唐太宗大怒,罵道:“這是什麼混賬縣尉,竟敢殺我折衝都尉。 ”下令將劉仁軌押解到朝廷。
但劉仁軌真是幸運,唐太宗親自傳他問話,結果發現此人很有見識,為人正直,不禁暗暗稱奇,不僅未追究其罪,反而授他櫟陽縣丞。
到了貞觀十四年,唐太宗在秋收前準備去狩獵,劉仁軌雖然官很小,但他上表勸阻唐太宗。唐太宗想起了這個曾殺折衝都尉的小官,於是下詔對他一心為國的忠心與勇氣表示嘉獎,並提拔為新安縣令。此後數年,劉仁軌多次升遷,擔任給事中。
在擔任給事中期間,劉仁軌得罪了一個人。這個人是中書侍郎李義府,當時李義府深得唐高宗與武則天的恩寵,權傾朝野。
656年時,洛陽有一個美女淳於氏犯案,被關押於大理獄。李義府見淳於氏美豔欲滴,心生不軌,想把她納為小妾,就暗中囑咐大理寺丞畢正義將她無罪釋放。大理卿段寶玄在複核此案時,發現疑點重重,懷疑有人從中做鬼,便上奏唐高宗,請求重新調查。
唐高宗派劉仁軌調查此事。劉仁軌辦事嚴謹,配合大理寺,將畢正義抓了起來。李義府害怕事情敗露,便以威脅手段迫使畢正義在獄中自縊身亡。雖然線索斷了,劉仁軌並不放棄,在他窮究之下,事情終於水落石出,揪出背後的主謀李義府。不過由於李義府是皇帝與皇後身邊的紅人,最終還是逃過一劫,這件事後,李義府對劉仁軌恨之入骨。
四年後(659年),李義府找準機會報複,將劉仁軌外調為青州刺史。從此,劉仁軌的厄運降臨了。
一年後,唐高宗派出大軍,對高麗發動戰爭。作為青州刺史的劉仁軌負責海上運輸,當時正是逆風,船隊不宜出海,但李義府卻嚴加催促,劉仁軌沒有辦法違抗命令,隻得率船隊出發。船隊在海上被暴風雨打得七零八落,許多船沉入海中,物品人員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