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進達兵團作為先鋒,率先趕到鬆州城下。

此時吐蕃對鬆州的圍攻已經持續了十多天,但鬆州城仍然巋然不動。棄宗弄讚沒有察覺唐軍援兵已經趕到,牛進達借此時機,攻其不備,在黑夜降臨時,果斷發動突襲,旗開得勝,吐蕃損失了一千餘人。

這次突襲戰雖然規模不大,但唐軍進軍之神速與強大的攻擊力,令棄宗弄讚大為驚歎。此時他又接到情報,稱唐軍主力正陸續抵達。棄宗弄讚不敢戀戰,下令撤軍,並且派遣使者入朝謝罪,同時再度提出和親的請求。

這一次,唐太宗答應了棄宗弄讚的請求。

為什麼唐太宗同意和親呢?

唐太宗對於帝國周邊政權,一貫采取羈縻手段。羈縻手段主要有兩種,其一是成立羈縻都督府,由更高一級的都護府管轄;其二便是采取和親政策,建立大唐帝國對周邊政權的領導地位。

在棄宗弄讚時代,吐蕃開始崛起,和親政策在那個時代有特殊的意義,對於唐與吐蕃的和平相處有著重要作用。唐太宗是在唐軍小挫吐蕃軍隊後,答應和親的請求,這樣對唐與吐蕃兩方均可以接受。對於棄宗弄讚來說,雖然吃了一記小敗仗,但是達到求婚的目的;而對於唐太宗來說,唐軍展示了強大的軍事力量,此時和親則有助於建立大唐對吐蕃政權的領導地位。

經過兩年的籌備,貞觀十四年(640年)十月,棄宗弄讚派吐蕃宰相祿東讚攜帶五千兩黃金、數百件珍寶作為聘禮,前往帝國之都長安,請太宗皇帝許婚。唐太宗便從宗室女中挑選了一位才貌雙全的公主,她便是被後人津津樂道的文成公主。

吐蕃宰相祿東讚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大字不識一個,但這並不影響他思維的敏捷。他身上具備吐蕃人固有的剛毅堅強,老成持重,不苟言笑,令人望而生敬。棄宗弄讚是一位很有作為的讚普,但其成就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祿東讚,據史書記,祿東讚“講兵訓師,雅有節製,吐蕃之並諸羌,雄霸本土,多其謀也。”

當唐太宗與祿東讚交談時,發現他言辭得體,對答如流,才幹非凡,心裏不禁暗暗吃驚,吐蕃竟然有此等傑出的人才。皇帝慷慨地授予祿東讚右衛大將軍,同時還準備將琅琊公主的外孫女段氏嫁給他。

這種待遇,可以說是任何一個國家的使臣想都不敢想的,史書也記道:“太宗禮之,有異諸蕃。”但是祿東讚卻婉言謝絕,他說:“微臣在國內早有發妻,這是父母為我所聘娶,我不能將她拋棄。況且我作為使臣,為讚普迎娶大唐公主,現在讚普都還沒有得到公主,我作為陪臣,怎麼敢先迎娶呢?”

唐太宗聽了祿東讚一番話後,對他更加敬重,為了拉攏他,撫以厚恩,竟然不顧祿東讚的反對,強行將段氏許配給他。這個故事很有意思,確實,很少見到唐太宗有這樣的舉動,而事實證明這位英明的皇帝目光如炬,慧眼識英雄。祿東讚不僅才能傑出,而且家教嚴格,日後他的兒子論欽陵,成為吐蕃曆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也是大唐軍隊的克星,此事後文再表。

第二年(641年)正月十五日,正是中國的元宵佳節。

一支龐大的送親隊伍從長安城出發,駛向吐蕃。

車上載著一位年輕美貌的少女,她就是年僅十六歲的文成公主。護送車隊的大將是戰功彪炳的皇室宗親、時任禮部尚書的江夏王李道宗,他同時作為皇帝的代表,擔任棄宗弄讚與文成公主的主婚人,吐蕃宰相祿東讚也隨車隊西行。